10月30日,小米15正式面世,起售价4499元,较小米14涨价500元。这一涨价举措引发了广泛争议,而事实上,手机行业的涨价似乎已成为今年的主旋律。
小米CEO雷军表示,行业元器件成本上涨,小米研发投入加大,使得小米15不得不涨价。从性能上看,小米15搭载骁龙8至尊版芯片,配置5400mAh电池,内存有多种选择,且为了展现端侧AI能力取消了8GB版本。该系列还拥有超声波指纹识别等亮点,澎湃OS2更是宣布接入苹果生态,这些特性似乎在努力证明小米15物超所值。不仅小米15,红米K80也可能步入涨价阵营。
然而,涨价并非易事,如何让消费者认可成为厂商面临的重大考验。目前,CPU的提升算是一个理由,如天玑9400和骁龙8Gen4运行效率更高,能耗控制更好,为游戏爱好者带来福音。但手游玩家不能代表全部受众,对于大多数换机用户来说,涨价后会更加严苛地审视手机性能。例如,当 2K 屏幕成为主流,1.5K 屏幕的手机就显得有短板;超声波指纹成为标配后,短焦指纹的手机就逊色不少。
事实上,不只是小米,vivo、华为、OPPO、一加等品牌也纷纷涨价。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表示,Soc 等核心元器件成本上涨幅度大,vivo 需要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华为Pura70相比上一代起售价上涨了1011元。OPPO Find X8系列标准版起售价涨价 200 元。一加Ace3Pro起售价相比上一代贵了 600 元,一加手机中国区总裁李杰称,原材料和研发费用上涨导致产品涨价有道理。
根据GfK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国产手机均价在2600-2700元左右,去年涨到3400-3500元,四年涨价30%。2013年国产手机均价仅为1762元。近十年来,国产手机品质明显提升,走向高端,涨价不足为奇。但厂商不能仅仅每年调高起售价,而应通过增加产品条线、加大高端产品比重的方式提高产品均价。
在手机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厂商既要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又要满足消费者对性能和价格的期望。只有不断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供应链管理,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需要理性看待手机价格的变化,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产品。未来,手机行业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