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到“造假仙人”,日本制造业光环不再

2024-06-11 09:08   来源:武略财经   恂恂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就是品质优秀、可靠耐用的代表,大至汽车家电、小至日用品化妆品,日系品牌都是选购时的首选对象,甚至有消费者不惜远涉重洋,只为到日本买一个“马桶盖”。在《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有日本免税店的营业员用难以掩饰的喜悦神情和拗口的中文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这款马桶盖每天都会卖断货。”

  然而,时过境迁,近几年来,每次提到日本制造,却都和“造假”、“质量问题”有关,随后便是相似的情景:在记者发布会上,一群西装革履的企业高层,面对着无数的闪光灯以及摄像头,一边喊着“私密马赛”(对不起),一边90°鞠躬道歉。从“工匠精神”到“躬匠精神”,无数案例告诉我们,该是时候重新审视日本制造身上的“光环”了。

  日本车企集体道歉

  开发布会,社长鞠躬、说对不起……熟悉的剧情,近日再次在日本上演。

  当地时间6月3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会长(董事长)丰田章男、本田技研工业社长三部敏宏、马自达社长毛笼胜弘等日本车企高管均召开记者会,向公众“鞠躬致歉”。事件起因是日本国土交通省调查发现,截至5月底,丰田汽车、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技研工业和铃木共五家公司,查出在车辆性能测试等方面存在不当行为。对此,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记者会上痛批,“这损害了我国汽车产业的信誉”。日本国土交通省表示,已指示丰田、马自达和雅马哈发动机等公司暂停部分正在生产的汽车和摩托车的出货,并要求相关公司对消费者做出详细说明。今后将结合现场检查以及相关结果,基于相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事实上,这已经是丰田章男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道歉,今年1月,由于子公司丰田工业公司(TICO)生产的燃油发动机测试存在违规情况,丰田章男在名古屋举行的记者会上就丰田旗下公司近期一系列造假丑闻鞠躬道歉。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系列的事件与其说是厂商主动交代的,还不如说是在日本国土交通省勒令监督下“被迫”曝光。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消息称,鉴于丰田汽车旗下子公司“大发工业”等近年来接连被曝出“在获取汽车和发动机量产时所需的型式认证过程中发生不当行为”,因此此前指示85家汽车生产公司调查并报告是否存在类似情况。这起事件可以追溯到去年4月,彼时,有公司内部举报人举报表示,对公司内不真实的测试表示担忧。经内部核实之后,大发汽车发现面向海外市场开发的4款车型在侧面碰撞测试时确实存在“造假”行为。去年12月,日本大发工业公司在官网发布消息表示,因第三方委员会在审查监督中发现大发公司174项违规操作,该公司将暂停国内外所有正在生产的车型出货。

  不查不知道,一查不得了。最新消息显示,6月4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开始对丰田汽车总部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人员将询问丰田相关管理人员,检查有关安全测试的文件等。报道称,丰田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车企,政府对这样的企业进行入内检查十分罕见。

  “造假仙人”?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出问题的,远不止日本汽车行业。

  前段时间,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知名药品正露丸的生产商日本极东公司被曝连续30年数据造假。报道援引极东公司所在的富山县政府的通报称,在一次突发检查中,这款药中的有效成分被发现和宣传功效严重不符,极东公司为隐瞒真相,在过去30年一直篡改实验数据,让“正露丸”得以通过审核并上市销售。除了伪造数据,极东生产的“正露丸”等4项胃肠药,还被发现采购原料时未进行品质试验,而是直接使用原料制造商试验数据的违反法令行为。

  事件曝光后,极东公司承认自30年前起便开始篡改药品试验结果,并对自身缺乏遵守法规的意识表示歉意,“过去一直以来都欠缺遵守法律的意识,对相关人士表示由衷的歉意。”公司承诺将严肃处理此次事件,努力恢复消费者信任,并彻查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报道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自主回收了516万份流向市场的正露丸。

  如果说数据造假的正露丸尚未造成太大的健康事件,那么另一起事件,则是直接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3月22日,小林制药发布公告称,因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决定紧急召回该公司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该公司称,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产品混入此前“意想不到”的来自霉菌的成分,但尚未弄清这一成分究竟是什么。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表示,经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研究,已基本认定小林制药生产的问题红曲原料中的软毛青霉酸会导致与肾脏相关的健康受损。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服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费者已有5人死亡,1600余人就医,累计280余人住院。

  冰山一角

  事实上,这仅是日本制造业问题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已经有多家日本制造企业被曝出包括造假在内的各种问题。

  4月,日本知名发动机制造商IHI公司承认,其下属一家子公司2003年以来篡改了超过4000台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数据,以使测试数据看起来更“漂亮”,据报道,其中一家涉事工厂可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数据造假。IHI公司副社长盛田英夫在记者会上鞠躬致歉。他说:“这是对客户信任的背叛。公司的制造基础已被动摇,情况严峻。”

  1月,日本制造业知名品牌松下集团旗下子公司松下工业承认,在申请产品品质认证时存在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后,松下集团旗下从事电子零部件业务的松下工业公司负责人在记者会上鞠躬道歉,承认存在篡改测试数据等违规行为。报道称,数据造假所涉及的违规产品种类多达52种,涉及的客户公司在全球累计达到约400家,松下工业称,当时为了获得相关认证,对用于汽车、家电等产品的电子零部件材料,在阻燃性也就是材料的抗燃烧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数据造假。此外,该公司还长期生产并销售着与获得认证时材料成分不同的产品,这一做法同样违规。值得一提的是,松下工业表示,目前没有发现相关产品存在故障问题,不会停止出货也不会召回,但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替换产品。

  去年2月,精密仪器制造商岛津制作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证实,其子公司岛津医疗系统公司九州支店在对X光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时以偷装断电“计时器”的手法,故意使设备在维护后自动出现“故障”,然后向用户出售维修零件。这种恶行持续了十多年,包括店长在内,先后有7名技术人员参与其中。

  2022年,日本三菱电机承认其生产的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据报道,此次涉及的近3400台变压器被出售到日本国内外,其中包括日本的铁路公司以及运行中的核电站。2021年,三菱电机列车空调产品同样被曝出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三菱电机一直未按用户要求对列车空调进行产品检验,而是使用程序自动填写产品检测报告,或者是重复使用旧数据等方法蒙混过关,涉及产品多达8.46万台,其中,约有1.58万台涉及检验数据造假的列车空调向美国和英国、德国等约15个国家输出。

  影响最严重的,还要数到被形容为“动摇日本制造”的“神户冲击”事件,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被曝出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随后神户制钢所承认违反合同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据副社长表示,“这是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调查发现,这一行为从10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且涉及相当之广,篡改了技术数据的产品被用以制作于汽车、新干线和飞机等,交付给了总共大约500家国内外客户。

  “失去的制造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断传出的日本制造业丑闻,背后所映射出来的,是日本制造业整体“沉沦”的状况。

  资料显示,1996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上,日本企业数量多达9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而到了2020年,日本企业数量已经下降到了53家,数量锐减近一半。东京商工调查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日本破产企业数量接近9000家。从时间来看,日本造假频发的时间正好和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重合。各大公司被迫持续推进降本提效改革,压缩成本成为企业首要目标,分析指出,很多历史悠久的制造业巨头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设备老化问题,叠加人力不足等因素,企业运转压力倍增,品质让位于成本管理是成为了制造业造假频出的原因之一。

  日本学者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一书中提到了日本强势产业的几个特点:日本公司擅长在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做持续的创新,而不善于面对频繁的技术变化。“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面对技术趋势转变,日本企业制度过于僵化,根本就不能适应技术变革的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上世纪二战过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制造业一度迎来了蓬勃发展,加上彼时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更加重视长期经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改良产品研发,逐渐打造出一块“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然而,无法摆脱战后复兴的制造业神话,沉溺于过去技术进步带来的辉煌,让不少日本企业就像一个身形庞大、却动作缓慢的巨人,固守曾经的优势,但面对新时代带来的变化却反应迟钝,日本制造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同时,迟暮的日本企业治理文化,让企业经验者容易忽视自身的内部危机。分析人士表示,日本独特的文化教育以及用工体质,使得日本企业内部官僚化严重,办事程序化循规蹈矩犹如“机器人”,越老的企业,官僚化程度也越严重,自我更新纠正错误的能力也更加弱。此外,独特的“耻文化”也体现在了日本企业当中,为了维护日本工业的招牌,企业不得不用数据造假来打肿脸充胖子,而当有一家企业数据造假,为了让自家数据也变得“好看”,自然也只能马上跟进,久而久之,数据造假成为了普遍的潜规则。

  无论承认与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曾经高高在上的日本制造光环正在逐步褪去,可以预见的是,类似的造假事件大概率不是最后一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对于日本制造业而言,眼下警钟已经敲响,如果再不进行彻底改善,整个日本制造业可能都会失去信心。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日本制造业的案例,无疑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从中汲取经验,可以很好地避免走上弯路。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