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寒冬期”将逝?AI将开启产品创新周期

2023-11-29 09:26   来源:钛媒体   

  2023Q3以来,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复苏趋势。

  2023年临近结束,消费电子市场行情回暖迹象愈发明显。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黎明将至,随着经济恢复以及苹果、华为等品牌新品发布带动,消费电子的低迷期也将进入尾声。相关数据显示,2023Q3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增加,出现触底企稳迹象,2024年手机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复苏。

http://upload.cheaa.com/2023/1129/1701221133621

  钛媒体APP注意到,消费电子行业复苏迹象,从终端市场的销售中得到验证。“双11”大促收官,从数据表现来看,销量超预期。根据星图数据监测报告,手机数码、电脑办公等消费电子产品可圈可点,全网销售额达1946亿元,分别是“双11”销售额top10中第二大和第六大类目。

  此外,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消费电子业回暖预期已在股票市场充分体现,年初至今中证消费电子指数及港股智能终端指数纷纷大涨,大幅跑赢大盘,这无疑是今年低迷的行情中的一股“暖流”。

  从消费电子周期本质来看,驱动新一轮周期的核心是创新。回顾过去,iphone、airpods等新爆品引发了消费电子的创新周期,而单纯消费复苏引起的换机周期难以引爆新一轮产业周期。本轮创新核心点或在于AI,未来AI很可能将开启产品创新周期。

  消费电子“寒冬期”将逝

  2022年,消费电子产业链整体承压。在全球经济下行、消费者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下,寒气覆盖了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不过,这一情况在自今年年中以来,行业复苏的信号越来越强。

  首先,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10月国内手机出口量8111.1万部,同比增长10.1%。自2022年6月开始连续负增长15个月之后,我国手机出口已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

  其次,今年“双11”终端销售情况进一步验证了复苏态势。IDC统计的数据则显示,10月23日—11月3日期间,整体PC市场销量同比上升1.4%,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0.2%,平板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3.5%,智能手表(不含儿童表)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3.6%,手环市场同比增长15.2%,各细分消费电子品类销售均超于预期。

  再次,消费电子终端出货数据也反映了市场的回升。根据IDC数据,自2023Q2以来,消费电子业代表性产品的PC出货量同比降幅大幅收窄,并开始出现环比增长。Gartner预测,到今年第四季度全球PC市场将结束长达八个季度的同比下滑,重新开始恢复增长。

  最后,终端库存调整完成,市场正逐步趋于正常化。根据IDC统计,经过持续一年多的去库存,全球前三大PC厂商库存金额大幅下滑。

  事实上,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消费电子业回暖预期已在股票市场充分体现,年初至今中证消费电子指数及港股智能终端指数纷纷大涨,大幅跑赢大盘,无疑是低迷的行情中的一股“暖流”。与此同时,华为、苹果等多家终端厂商发布新品带动消费电子市场回暖,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订单饱满,有望迎来需求复苏。

  AI开启产品创新周期

  从行业周期来看,每轮消费电子的景气周期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所引发的新需求所驱动的。当行业增长陷入瓶颈之时,外界更期待新技术带来的革新。

  随着AI大模型浪潮席卷各行各业,AI广泛应用时代已经到来。AI促进消费电子终端深度“智能化”改造已成行业趋势,AI+PC浪潮将至,AI技术加持的手机、电脑等将升级用户体验,并拉开新一轮产品创新周期。

  实际上,这也为存量市场的PC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带来了新增长曲线。民生证券团队认为,AI+PC浪潮将改变电子产业的增长曲线,PC、手机、AIOT、MR、汽车电子等硬件终端,未来都有重估值的潜力。

  近期,包括华为、OPPO、荣耀、vivo等在内的智能手机厂商争先恐后地自研AI大模型或者联手AI大模型厂商,挖掘智能手机与AI大模型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这意味着,在巨头们大举入侵的当下,大模型已是当下手机厂商不得不跟进的领域。

  在硬件层面,带有硬件AI引擎处理器的终端面临着一次激动人心的井喷式发展。目前,众多厂商计划或已经推出搭载硬件AI引擎的移动处理器,新技术增强了笔记本电脑的本地AI运算能力。

  未来终端设备是否集成硬件AI引擎以及AI引擎的性能如何,将成为消费者购买设备的重要参考因素。IDC 预测,到2026年,中国市场中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引擎技术。

  作为新一轮技术创新周期的核心技术,AI转型对企业也存在要求。毕马威中国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管理咨询经理刘广奇在针对“大模型助力企业AI转型”的分享中谈到,企业AI转型经历了信息化、云化、移动化等多轮转型后,AI转型将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趋势,一方面,企业需要深入了解AI大模型的技术能力和发展趋势,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具体落地一些企业内的大模型应用,并不断深化。另一方面,提升企业组织和员工的AI应用能力也是企业AI转型要关注的重点。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