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网]近期,中国家电企业两次海外并购尝试均未能成功。
2014年7月,惠而浦10亿美元控股意黛喜;9月,伊莱克斯33亿美元接手GE家电业务……两个月内,全球家电业两宗超大型企业并购案,中国企业都曾参与其中,但均以遗憾收尾。
是能力不足、努力不够?还是时运不济,流年不利?近日,惠而浦正式完成对合肥三洋的收购,或许能够提供一些成功经验。在这方面,合肥三洋董事长金友华深有感触。
合肥三洋董事长 金友华
据了解,惠而浦对意黛喜的并购案中,参与竞价的中国企业的报价要远高于惠而浦,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金友华分析认为,企业的股东在为企业寻找买家的时候,并非只是收了钱就不管企业的后续发展,而是还需要考虑承担社会责任的声誉。
中国的企业海外并购,还按照中国的方式去运营行不行?金友华的观点是难度很大,“据我所知,有些国内企业收购了海外企业之后却运营不下去,说到底文化是无法是逾越的。外国人着重考虑的还是将来发展风险的问题。”
国际品牌在中国充分竞争,中国品牌要想走出去却很难,金友华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中国家电品牌对品质的追求还不极致;二是,技术仍是仿造体系为主;三是,企业仍处于低端的竞争体系中。
未来,中国家电企业要想推进国际化、并购海外企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他的建议是,第一,要做国际化经验的积累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人要走出去,“再过十年,中国保证不一样了。因为现在中国每年到海外的留学生很多,熟悉了人家的文化”。
第二,中国企业的诚信、道德、价值观等意识要和国际接轨。该有的普世的价值观、该有的通用的技术质量规则要去坚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讲,要始终坚持把产品做精做实,做精做细以后才能打造品牌,不然品牌就是无本之源,没有基础。
但金友华同时指出,目前国际上对中国人的看法已经落伍。其实,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进步非常大,尤其在产品上,已经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但一些外国人还是认为中国制造就是粗制滥造,因此给中国人的报价就偏低,考虑到成本因素,低报价必然带来低质量,这说明很多外国人还是不了解中国。
“他们还是认为我们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事实上,我们的水平在快速的发展,不过还是要给他们一个认识的过程,要真正的将实力展示给他们看”。金友华认为虽然这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通过双方不断的接触和合作,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认知一定会逐步提升。
而目前全球家电领导品牌惠而浦重组中国白电领军企业合肥三洋已经完成,这恰好给中国企业提供一个“走出去”的窗口,也给外国人创造一个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企业的平台。由于整合了惠而浦全球研发平台、创新技术、国际化管理经验,以及合肥三洋成熟的市场、渠道资源、本土化运营优势,对于并购后新公司的发展,家电行业普遍持看好态度。(王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