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服务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消费金融提振市场的一大亮点。今年以来,包括中原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在内的多家机构,积极联合银行及产业各方共同促进消费,推出限时免息分期等优惠活动,有效吸引了众多信用良好、违约风险低的优质用户,助力他们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高性价比商品。
以海尔消费金融为例,该公司推出的线下智家分期服务,覆盖全国2000多家海尔专卖店,消费者在选购冰箱、洗衣机、空调、油烟机等家电时均可享受分期付款。截至目前,该服务累计实现家电分期交易额1.3亿元,为消费回暖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中原消费金融则通过“补贴让利+权益保障”相结合的模式,将电商活动与分期服务紧密衔接,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统计显示,该公司已围绕提额降息等主题,累计惠及超过331万人次,让利总额超过4473万元。
从消费习惯来看,在家电等大额消费领域,分期服务仍被广泛青睐。线下分期购买家电不仅能够叠加国家补贴与金融优惠政策,还能缓解消费者现金流压力。海尔消费金融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分期服务嵌入消费场景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保障了家电等消费场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锁定了用户的确定性需求。通过消费金融的介入,部分原本犹豫的消费者得以提前实现消费,实现了金融服务与消费场景的无缝对接。
自扩大试点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特指通过经销商发放的,用于购买家电、电子产品等(不包括房屋和汽车)的贷款。随着分期服务逐步覆盖更多耐用消费品场景,消费金融行业也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
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在当前尤为关键。为建立健全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近期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在合规前提下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适配各类消费场景的金融产品。
如何优化金融产品以更好地匹配耐用消费品消费?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许泽玮认为,关键在于推动产品深度定制化,使其真正契合耐用消费品单价高、使用周期长的特点。具体措施包括提供更灵活、期限更长的分期方案以减轻月供压力,推广“零息分期”等低利率模式,并将信贷服务与延长保修、以旧换新等权益相结合,构建“金融+服务”综合产品包,切实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体验。
金融服务必须精准融入消费场景。许泽玮强调,在线上线下零售端应提供“一键分期”等简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实现瞬时响应。同时,应针对家装等大宗消费场景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并精准面向年轻群体等目标客户,满足其差异化需求。
随着促消费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展,分期服务正借助数字化手段加速向县域市场下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指出,消费金融正将县域民生消费作为稳增长的重要领域,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和大宗商品消费,进一步释放县域消费潜力。应加快与快递物流、县域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合作,多措并举推动分期服务嵌入更多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