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人形机器人业务成“爆点”:家电上游企业何以抢滩新战场?

2025-10-29 16:41   来源:中国家电网   刘佳睿

  近日,松延动力发布全球首款定价万元以内的人形机器人Bumi,将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拉到“科技普惠”的准消费级门槛。而不久之前,“特斯拉向三花智控下达50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的传闻,也让三花智控这家家电零部件企业股价飙升。

  技术的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市场的热烈反响也印证了人形机器人的巨大潜力,它们共同指向一个关键信号: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使用”的临界点已至,而家电上游企业,凭借其技术基础、制造经验和资源优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https://upload.cheaa.com/2025/1029/1761721485496

  技术、政策、供应链:家电上游企业跨界的“窗口”

  在2024年年报中,三花智控明确将“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列为战略新兴业务。对于家电零部件企业,机电执行器等部件与家电核心部件在技术底层存在同源性,为跨界提供了基础。例如,在空调压缩机电机等方面积累的技术经验,可以为机器人伺服电机制造提供基础。同时,家电技术服务商在智能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积累,也与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环节的技术需求有所交叉。这种优势,让家电上游企业能较快切入人形机器人部件的研发与制造。

  除了底层技术的衔接,松延动力将人形机器人价格拉至万元内,揭示出人形机器人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赛,更是材料成本、生产效率和供应链体系的综合较量。目前,三花智控已在杭州、墨西哥两大基地布局机器人相关业务,涉及机电执行器、域控制器、谐波减速器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家电上游企业练就的全链条管控能力,从原材料采购到自动化精益生产,再到供应链高度协同,或能为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和价格平民化提供关键支持,解决零部件价格高、供货周期长等问题。

  家电上游企业的多方面优势,又恰逢政策机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并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智能化领域,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正推动家电向家庭服务终端演进,而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理想的载体之一,将为家电上游企业的跨界提供动能。

  前景广阔,机遇与考验并存

  当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或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家电上游企业有望在传统家电行业周期中创造新的增长曲线。而家庭服务、日常陪伴等明确的应用场景,也为这条赛道提供了更为稳定的需求预期。

  然而,家电上游企业跨界这一赛道并非毫无障碍,仍面临从技术适配到供应链角色转变的诸多挑战。在技术层面,家电部件和智能功能多服务于“固定场景”,如空调制冷循环、洗衣机旋转洗衣、语音交互等,其模式相对稳定,而人形机器人需要在动态场景中实现灵活移动与精准操作,对执行器的响应速度和灵活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家电上游企业在技术上突破升级。

  其次,不同于家电部件生产的标准化,不同人形机器人产品在设计和场景需求上差异较大,趋向于供应商提供定制化生产,甚至参与研发。这意味着企业要从“标准件供应商”向“协同创新伙伴”转变,提升技术响应和定制化服务能力。

  在竞争格局上,家电上游企业并非唯一的跨界玩家,还将直面来自工业自动化、新兴科技、汽车等领域的竞争对手。面对汇川技术、绿的谐波等企业在技术和算法方面形成的壁垒,家电上游企业需找到并建立差异化优势。

  尽管挑战重重,但面对国补政策退坡效应下的增长压力,上游企业布局这一赛道,为家电行业提供了结构性突围的新方向。对三花智控等企业来说,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毛利率远超传统家电部件,既能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又能优化其营收结构。同时,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研发还能够反哺家电产品,赋能家电产品体验升级,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提出的方向也值得关注:家庭陪伴场景可作为人形机器人现阶段的重点,以此逐步开拓消费市场。因此,在消费者对品质生活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当家电上游企业深度融入人形机器人制造体系,实际上是在为其走进家庭服务场景铺设基础,为家电行业创造新机遇。

  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走到历史性拐点,家电上游企业在这一赛道前景可观。长期来看,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家庭服务机器人的高度期待,其深度参与不仅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普及进程,更有可能重塑未来家居的形态,开启一个家电与机器人协同服务的新时代。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