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后,特朗普在自媒体上“任性”宣布,从11月1日起,美国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还表示要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此举引发资本市场动荡,加密货币单日蒸发190亿美元,超162万人爆仓。不过,目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处于“威胁放话”阶段,从宣布到落地需经过多道关卡,还可能因越权被法院推翻,且未得到国会等具体批准。同时,美国电子、零售、汽车等行业依赖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会推高成本、抑制消费,民间反对声音强烈。有分析人士指出,全面执行额外加征100%关税可能性不大,美国更可能选择部分商品和关键类别试点,此举或为争取与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谈判空间。
即便相关关税政策落地,对中国家电品牌长期影响也不大。随着特朗普多次在关税方面极限施压,中国企业心态转变,由“慌张”变为“理性”。不少代工企业评估后认为,中国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小家电生产基地。乐途电器原计划在柬埔寨、马来西亚设厂,但实地考察发现制造成本较中国高出15%。
中国企业一方面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目标不仅是规避关税,更是挖掘海外市场潜力;另一方面进行市场多元化布局,避免过度依赖美国市场。不少企业美国市场占比低,面对关税变动持观望态度。
对于大型企业,应对中长期风险更重要。美的、海尔等头部企业早已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启动海外生产基地扩张计划,生产全球化布局逐步成型,有效规避关税。在此过程中,中国政策和香港资本市场提供便利与资金支持。在关税压力下,中国家电出口数据彰显韧性,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出口整体增速放缓,但白色家电出口额同比增长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