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在今天下午和大家一起交流这个问题。刚才几位主讲人都提到很困惑,从生产的角度,从厂商的角度和从消费者的角度好像有一些不匹配,消费者关注的关键词是不太一样的。什么人教会了他们关键词,主要是我们,我们干的是这样一件事情,把我们懂得科学传递给消费者。
比如我所做的工作,在洗衣机方面还是做了不少的科普。这些科普主要涉及到细菌方面的,这是我们在丁香医生上面做的关于洗衣机的细菌问题。比如说,过去的一些习惯。老人习惯手洗洗衣服、洗袜子,科学证明手洗不如洗衣机洗得干净。
我们并不知道传统的洗衣机在洗完之后,残留的污水到底有多少的脏东西,这也是可以通过科学证明的。我们干的事情是向消费者和所有人传递科学知识。
关于细菌的问题,微生物,包括真菌或者病毒的问题到底怎么看待。首先,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洗衣服是为了去除外来的微生物,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关注滋生的微生物,我们身体大概有50万亿个细胞,但是在我们身体当中还分布了很多细菌和真菌,他们细胞总数加起来超过人体的细胞总数,你可以想象人体是多少复杂的卫生态系统,我们被各种细菌包围着。现在为止,我们细菌种类并没有完全被识别出来,被识别出来的细菌还是非常少的。洗衣服最需要关注的是皮肤上的细胞,看得出来,皮肤不同的部位细菌优势种群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地方是集中分布,像丙酸杆菌,这就是我们出汗以后的酸臭味在起作用。还痤疮菌等。比如说有时皮肤有了一些毛病,比如说疱疹,这就是分布在我们皮肤上的病毒,实时分布在我们皮肤上,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就会表现出来,其他的一些细菌,包括真菌也都是这样的特点。它在我们身上平常不会作乱,甚至是保护身体的机制。这个特征体现在哪儿呢?比如说洗衣服,过去除菌这个问题很少谈到我们要用洗衣机除菌,而是集中在用杀菌剂,用杀菌剂可以100%把衣服上的细菌全部掉,确实杀菌效果很好,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抛弃这种做法呢?我是学化学的,化学杀菌剂基本都有一个问题,就是细菌的耐药性。再有是在洗衣服的时候,无论手洗还是机洗都有一定的残留。残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当我们穿上非常干净的衣服时,衣服上一点点的杀菌剂就足以干扰皮肤的菌群,可能原来这个位置这个细菌是优势菌群,但是由于有了杀菌剂的干扰,这个地方的菌群发生了变化,这时我们皮肤上就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现象。所以衣服洗衣干净反而成了问题,这说明过去我们对微生物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现在我们有很多技术,特别是DNA技术最近十年二十年发展非常快,我们很多人都听过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时候想测DNA顺序是需要全世界非常强的几个国家联合做,现在不需要了,实验室里面直接就给你把DNA的序列弄出来,比如说这一篇论文,上面针对袜子、内衣、母婴的衣服来做,婴儿联体衣去做这样的DNA测序。
测序下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他对不同的衣服类型的细菌进行分析,对真菌也进行了分析,从洗完到洗后进行分析,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比如说所有义务都体现出来葡萄求菌占得非常大,这个不奇怪,葡萄球菌在我们身体和皮肤、肠道当中优势都非常大。在一个繁殖很容易,我们有时候在食物上面看到黄的,能够起球的就是葡萄球菌,,我不禁知道什么细菌,还知道从哪儿来的,内裤也有特定的菌群,真菌也是普遍存在的,这跟我们过去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好像觉得真菌必须要杀得干净,我们身上不能有,实际上不是。还有微生物的来源,还有生长条件也都能判断得出来。
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这是洗衣机洗之前和洗之后的特点,他能论断出来洗衣机和衣物之间会带来交叉污染,这就带来了洗衣机的需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呢?因为现在消费者慢慢理解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在需求端会提出更多的要求。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我们刚才也讲了,因为细菌本身就在,对于免疫力有一定的考验。有了这些证据求,我们再去找新的问题,比如说微生物来源到底是什么?主要是三个来源。一是水质的来源。我们有很多的中国家庭对洗衣机没有安装净水器,刚才也讲到了有这种特殊需求。有一些地区前端,入水环节当中,最后水龙头那块是有污染的,这些就会导致进水环节有菌的问题。再有义务细菌主要是皮肤细菌,这是衣服细菌最主要的来源,这是洗衣服过程中最主要的细菌来源,再一个是洗衣机内幕的菌膜,这是洗衣机长期在工作当中产生的污水没有完全清除而产生的问题。
我们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常温水,尤其是30度以下的常温水不具备杀死细菌的作用,这个时候你不得不依赖化学的杀菌剂。谁是一个问题,甚至在这种条件下面,因为它有水,而且温度也合适,反而是细菌更好繁殖。这里就有一个表现,过去传统洗衣机,如果衣服洗完不去清理,特别是夏天,放不了几个小时就开始有异味了,实际上就是细菌不断繁殖的体现。
衣物残留主要的菌群是来自于同一批洗涤的其他衣物,这说明了刚才说的问题,细菌主要是衣服之间的细菌,不同细菌之间会发生干扰。之前的那个数据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内衣是细菌最多的。很多时候我们好都担心内衣不能和衣服混洗,怕别的衣服污染其他衣服,其实正好相反,内衣可以污染其他衣服,它的数量级比别的衣物高出很多,比T恤高出3个数量级。
这也说明了衣物之间的交叉污染,皮肤相关的这些细菌会发生富集。这样也就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如果我们不在洗衣机这个环节进行杀菌,最后一些致病菌可能在我们衣服上富集更多,带来新的皮肤问题。
最后,我们就得出一个简单的理论。
一是衣服不混洗是有科学依据,不是我们交情分得分开区域,这是消费者非常正当的需求,我们作为生产厂家应该要想办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是如果不提供烘干需求也要把水温提高上来,,60度的水对细菌的杀灭效果,因为一直在洗,不像我们通过烘干的方式,通过空气效果没有水的效果更明显,但是它的问题是热水是有成本的。
温度控制多少比较合理,刚才我们提到衣服面料的问题,常见衣服面料,最不耐高温的就是涤纶,涤纶就是聚酯纤维,耐热温度大概是70度,所以我们看到70度以下还是安全的。
对洗衣机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实际上就对于洗衣机自净功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从科学的角度对几个问题进行展开,也对我们对洗衣机设计、生产,包括营销方面,怎么满足消费者给出了看法。我们不是把消费者变得更刁钻,而是让消费者和厂家能够更好的匹配起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