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冰箱行业高峰论坛 圆桌对话:存量时代·挑战与机遇

2025-05-26 09:14   来源:中国家电网   

http://upload.cheaa.com/2025/0526/1748222050305

  主持人:在存量竞争时代,行业领军者正通过创新开辟新赛道。AI技术的加持为用户提供了保鲜选购标尺,而健康与场景化体验已成行业破局关键。接下来,让我们在对话环节与各位专家公探冰箱行业的挑战与机遇。掌声有请各位企业代表!

  广州万宝集团冰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世宗先生

  博西家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制冷产品事业部市场营销总监石伟先生

  安徽荣事达智能家电家居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陈淑兰女士

  请三位嘉宾按照自己的名字入座。

  各位已经入座,下面开启我们今天的话题,国补政策延续下,一季度冰箱市场表现开局良好,各位冰箱品牌在市场端的表现是否和大盘一致呢?

  何世宗:基本上一致,万宝冰箱第一季度大概增长了2.9%,比大盘略微少了一点,但是基本趋势还是一致的。

  主持人:其他的企业代表呢?

  石伟:从博西集团来看,一季度我们和大盘趋势基本相符的,尤其是线下渠道,线下渠道一季度取得了市场份额的略微增长。

  陈淑兰:荣事达是2022年才开始品牌重启,对于各位同行来说,荣事达可能是非常非常新的新手,而且我们入行时机是冰箱最困难的时机,时机不太好。但是荣事达张总带领的团队是冰箱行业的老兵,我们入行虽然很困难,但是相对来说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今年一季度我们同比增长的比较高,增长了120%左右,这是基于我们是“小弟弟”,我们规模非常小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跟各位同行肯定不可同日而语。

  主持人:感谢各位,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情况。冰箱市场在“国补”大背景下全年预计会有哪些层面的变化呢?

  何世宗:首先,从换新需求层面来讲,可能会出现分化的局面,一方面从一二级市场来讲,换新需求量可能会超过60%以上。一方面是一、二级市场本身保有量比较大,另外是因为家电产品,尤其是冰箱购买的比较早,在需求方面会有很大的空间。对于三、四级市场,本身保有量比较少,可能购买的时间也比较短,可能换新的需求不是那么高。

  石伟:从我们这边观察来看,“国补”利好的情况下,广大消费者端是把需求前置了,尤其是以旧换新,本身存量市场中已经拥有冰箱的消费者而言,给了他更加好的理由提前尝新。

  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是蛮好的机会点。广大消费者突破了价格的门槛,可以更加提前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带有强劲功能的产品。某种意义上催生着广大制冷产业从业者,除了本身价格调控情况下,我们怎么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给到消费者。并且在这波产品提供后,对于接下来的技术储备和技术研发提供什么样的思路和方向。

  陈淑兰:“国补”政策对于冰箱行业的影响,我仔细听王宏吉总报告时他已经总结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消费者端来说,“国补”创造了非常大的存量市场,这是一定的。

  第二,存量市场不仅是简单的增量,是中高端的增量。我看了王总的数据,我看增长主要体现在十字和法式,高端产品增长非常大,还有价格方面来说是1万-1.5万的价格段。对于平缓的冰箱市场来说,“国补”带来的算是泼天的红利,这是消费端的变化。

  泼天的红利消费者,对于消费者端的变化,企业能不能接住,接住多少,总体来讲,大企业更具优势一些,未来竞争格局来说,集中度会更高一点,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主持人:谢谢各位。有分析认为,随着政策红利边际效应减弱及需求前置压力显现,未来冰箱企业面临存量竞争加剧与创新突围的双重挑战,是否如何?各位企业是否面临这样的挑战和问题?

  何世宗: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市场分化的严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产品迭代方面,刚才几位都介绍了,我们的一些产品从多门体方向转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强技术的竞争,这会更加激烈。

  主持人:各位如何看待未来“国补”推出后冰箱市场发展?为应对这一变化,在战略布局、产品规划、营销策略等方面又做了哪些准备?有请石伟先生。

  石伟:大家都清楚“国补”的政策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会有停止的一天。就像刚刚说的,“国补”带来的好处是催生消费者的需求前置,对于消费者而言,它更早享受了优质产品,对于商家而言,某种程度上是把我们这边更好的技术,更早期,更前置推向消费者端。

  对于博西而言,有几方面是很好的机遇。一方面,对于未来产品布局上来讲,像刚刚吕老师,包括GfK同事也分享了,我们清晰地看到,消费者对于更加新颖的产品设计,无论是平嵌冰箱,新式门体、法式多门、十字门等尝试,尤其是今年对自动制冰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反向催生产业产品技术的创新。我举其中两点来说:

  第一点,对于家居一体化的浪潮情况下,大家看到了消费者对于平嵌冰箱,对于嵌入式冰箱的热情高涨。与此同时,我们对于未来,对于消费者进一步拥抱家居一体化,未来我们技术创新是什么呢?还有就是细分市场。

  举一个例子,未来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对于平嵌冰箱使用上是在厨房场景,其实我们也看到,有一部分的家庭拥有不只一台冰箱,除了基础食材保险外,对于精细化的物品管理,比如说干货、茶叶、化妆品、酒类,其实是有专门的储存管理需求,以及专门区域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商家而言,对于细分的储存需求,我们未来产品方向是什么?

  今年年初我们看到友商的品牌应需而生,诞生了餐边柜冰箱,以及美妆需求的美妆冰箱。我们作为成熟品类,高渗透的白电制冷品类,的确从面上来看是存量市场,存量市场之下,细分需求会催生新的商机。

  主持人:下面有请何世宗先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在战略布局、产品规划、营销策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何世宗:我们主要是从多场景应用方面布局,传统冰箱多为家用,我们会在家用之外,比如说车用,新能源汽车出来后车载冰箱应用也成为了主流,另外医疗应用场景中对制冷产品需求量逐步增大,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并且做了市场方面的规划。主要是从多场景方面发力。

  陈淑兰: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08-2012年家电下乡结束之后市场的情况,家电下乡淘汰了一大批竞争力不足的情况,经过家乡下乡后留下的都是强强品牌,最开始时就会想到政策结束后怎么办。我个人是产品方面,我主要从产品方面聊聊我个人的想法。

  我们看到“国补”政策结束后对冰箱行业会留下哪些后遗症?我想了想,最主要的一点,“国补”政策从消费者来说,从消费者实得价格来说,真真实实把实惠让给消费者,把行业中高端产品的价格拉下来了。我作为企业产品端的负责人,在现在或者更早的时候就要考虑,“国补”政策结束后,我们怎么通过产品的升级,技术升级也好,功能升级也好,包括性能升级也好,怎么通过产品一步步的迭代,把我们中高产品拉到合理的价格水平去,这是每个企业一开始时就要想的。

  第二,“国补”这次补贴是中高端产品,对能耗等都有要求,目前一级产品已经基本上成为门槛型的产品,虽然二级能效也能补贴,但是企业助推是一级能效,当一级能效成为门槛后,会不会倒逼国家对于标准的升级,不管是能效的升级还是其他的性能升级,企业是否也要做提前预案和应对的措施。

  主持人:各位企业代表也说了变化上有很多的改变,比如说价格技术升级也可能是差异化的。如果从自身产品技术维度,或者用户洞察的角度来说,您认为冰箱在产品设计与功能创新上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差异化呢?首先有请陈淑兰女士。

  陈淑兰: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包括你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品牌定位、目标人群都不同。各个企业在产品技术的发力端以及产品开发端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荣事达来说现在规模增长是最关键的,所以我接下来产品重心会放在主流产品上,打造极致的性价比。比如说外观颜值的性价比,功能的性价比,包括智能的性价比,我做到极致的性价比,当然不是极致低价,而是极致的高性价比,而获得规模的增长。

  主流市场竞争是红海市场,未来我们要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一些新的趋势。在导入期时快速介入,在蓝海市场比较容易获得机会。具体到产品功能上来说,最基础是冰箱保鲜的功能。刚刚几位专家也说到,最早冰箱保鲜是低温环境保存,慢慢发展到低温后加入湿度的控制,包括气体的控制,打造全方位的好的食物保鲜环境,这些保鲜环境都是静态的。刚刚有一些厂家讲到,未来引入AI后,AI加持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做到自动食物识别,打造动态的保鲜环境,比如说自动识别食材后,后台自动匹配最适合这个食材的保险环境。这些其实都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这只是举一个例子。

  只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做到比较好的体验,给消费者带来高的使用体验,或者是比较优美的情绪价值的产品,最终在市场上一定会获得成功,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是的,我很认同这个观点。下面有请万宝集团何世宗先生,您认为冰箱在产品设计与功能创新上有哪些方面可以挖掘差异化呢?

  何世宗:刚才大家已经讲了很多,我再补充一点。分区存放方面,大家讲得少了一些。我们可以从分区存放方面做一些差异化的设计。

  刚刚大家讲了很多保鲜技术,我们在新的保鲜技术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他们讲的磁控保鲜,以及杀菌方面的技术,我们在光合养鲜方面做了基础研究,但是还没有做应用,后期会继续往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主持人:好的,感谢,有请石伟先生发表一下,您认为在冰箱产品设计与功能创新上有哪些差异化可以挖掘呢?

  石伟:刚刚各位老师和专家在不同层面已经给过很多分享,我借助这个机会再做相应的提炼。某种程度上,对于博西家电,是未来产品的简单阐述。

  首先,基于冰箱本身。对于核心保鲜技术进一步的变革,这是毋庸置疑的。就像刚刚各位老师分享的一样,冰箱作为单品本身,核心功能就是储鲜,储鲜也有多层次的。目前我们行业有这么多通过物理、化学,甚至不同维度的保鲜技术为我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储鲜,这是接下来首要推动的。

  第二,对于冰箱的智能化,我们过往利用智能技术,其实更多是通过后台隐性的需求管理和功能性的控制,比如说我们实现智能的储鲜,智能的进化。就像刚刚AI人工智能老师所分享的,我相信不仅是博西,我相信各家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去,不仅是简单的食材物理识别,到后期是真正把冰箱作为整个家庭中营养健康的中台,主动为消费者进行食材管理以及健康交互的定位。

  还有一点,目前我们正在做的是如何让冰箱在我们家庭场景中,依托不同的场景化和其他家电品类实现功能的交互。

  主持人:谢谢各位的发言。咱们再聊比较跳脱的话题,都说“冰洗不分家”,近期一机多筒懒人洗很是出了一波风头,一机集成两筒、三筒,甚至叠放成五筒、七筒,满足消费者内衣、袜子、日常衣务等分区洗涤的需求,以更边界、健康的方式解决生活痛点,从而迅速打开市场,而在冰箱领域,如今消费者需求同样多元且细化,那么冰箱企业是否能从中获得灵感,思考当下冰箱用户还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痛点?有请陈淑兰女士。

  陈淑兰:刚刚聊到很多其他品类的产品,比如说客厅柜、餐边柜等这些东西,其实冰箱企业一直以来在细分品类上一直在努力,其实已经有很多细分市场的产品品类上市了,包括刚刚说的客厅柜、茶几吧等冰箱产品已经上市,当然可能成功的不多。目前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可能就是客厅柜。生活在变化,场景在变化,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也在不停的变化,我相信未来这个课题还会是永远的课题。未来成功的细分品类,比如说银发经济,现在中国老龄化非常严重,适老化产品是否是机会。包括共享经济,大学生共享冰箱是否有可能呢?比如说家装趋势,家装直接带火嵌入式冰箱。未来开放式厨房会不会流行?开放式厨房流行后,消费者在家里会有西式的导台、中台等等,包括家庭的吧台,这种场景会不会催生新的需求,催生新的冰箱,这是需要探讨的话题。

  主持人:其他企业代表有没有其他痛点问题想要解决的?

  何世宗:目前冰箱还存在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大家都忽略的,湿度的保持方面。目前我们的冰箱,蔬菜、水果在里面稍微存放长一点就会失水,这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水果蔬菜在保鲜同时水分也能够保持,这也是一项需要突破的技术。

  主持人:是的,我感觉平常把蔬菜食物放在冰箱里会忽略关于湿度的方面,下面有请石伟先生。

  石伟:刚刚陈总有提到一个关键词“场景化”。对于未来而言,对于制冷产业来讲,如何立足消费者需求,从他们自身家用的场景挖掘相应的卖点,这是亘古不变的创新立足点,现有冰箱是在广义储鲜需求上做的,对于不同的食材管理,我们要看细分需求是否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以及催生出相应的产品创新出来。针对消费者本身的痛点出发,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今年来看年轻族群对制冰的需求兴趣是大涨的,今年各家全自动制冰机搭载的冰箱销量在一路看涨。制冰的背后,消费者对冰的需求是怎样的呢?目前自动化的制冰是否已经满足他的需求?答案是“不是的”。

  三个月前我看到一个消费者调研,很明显消费者对冰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举一个例子,平时备菜,对碎冰的需求,还有饮酒时,饮威士忌大块冰的需求和普通使用冰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未来针对这块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的细分化需求,这也是一些机会点。

  主持人:感谢各位企业代表,刚刚听了各位企业代表对于痛点的分析,我们对未来冰箱市场发展有了很多的期待,也希望AI无境 科技魅力能够抒写鲜美无界的美好未来。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