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盛华:非常高兴又和大家在美好繁花盛景的五月相聚在美丽的长沙,刚才和博西的石总聊,以及海尔的吴总,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在海口开冰箱的行业峰会,每次都能见到新朋友老朋友非常高兴,今天来了很多的朋友。
我首先回应一下王总的演讲,他首先提到的冰箱市场的确定性,另外对创新的三条路径也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站在行业媒体视角观察这个行业,可能不完全是技术,我们在存量市场中怎么找到差异化的东西,更多是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到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在会议前专门做了用户调研,通过我们的社群,包括其他的渠道,一共有1500多份有效的样本。从这些样本中也能够洞察C端消费者的想法,所以这些东西主要是来自于调查再加上我们的分析。
从人的需求来说,对食材的需求,一直是追求“新鲜”,以前很多大文豪、诗人,有极致的鲜美追求,到今天更是如此,以前古人是针对周边本地化的食材,或者应季、时令的。我们今天的当代人更有条件从地理空间跨越山海,从时间上穿越春夏秋冬追求更鲜美的食材。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因为有冰箱这个神器。古诗我就不献丑了,我刚刚现编了一首诗,这不是我编的,大家知道现在有很多的工具,让它用七言绝句赞美冰箱的保险功能,我看了,写的还是很好。里面对食材保持的新鲜度说得有那么点意思,当然跟真的有才的没法比,但是比我水平高多了,这是对现在冰箱的一个赞美。冰箱的核心功能现在来说就是“保鲜”。刚刚AWE上看到的趋势,现在冰箱企业投入了很多研发资源,大家都在转保鲜,七天、十四天、二十八天,更长的保鲜时间,不同的食材。大家用了非常多的不同技术,物理、生物、交叉复合等等,在推动冰箱品质的提升。保鲜是冰箱行业最宽最深的赛道,值得大家投入,而且是很长的主赛道,保鲜是我们冰箱的核心功能,这是毫无疑问的。未来需要持续坚定的投入,我们有新的技术提升我们保鲜的能力。像刚刚王老师讲的“品质化”。
后面我会讲几个关键词:
第一,显与隐。
相对来说这是对立统一的,相互关联的。冰箱一度是家庭中的“显眼包”,因为占据了家庭客厅厨房很重要的位置,存在感很强。这是从空间视觉上来看。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说,冰箱要放海鲜、肉类、水果、蔬菜,还要放速冻食品,饺子、汤圆,还要放饮料,现在还要放保健滋补品、茶叶,可能还要放护肤品等等,它的功能其实非常强大,大家离不开,频度也很大,我觉得这是另外非常显著的,功能上“显”的地方。从看面板来说也是这样,显示它的存在感。
从用户来说,现在消费者对家居环境审美提高了,要求家电家居一体化,我们要更好看,不需要你有太多的存在感,“隐”成为重要的进化路径。从用户调研可以看到,这边做了调查,要求是希望全嵌、平嵌,嵌入式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需要冰箱的功能,并不需要像原来那样明显,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一些人还是希望独立的,这是希望它“隐”起来。如果在空间上厨房一体化,视觉的整洁性,家居的装修风格,视觉风格会非常统一,整体的家居美学会提高一个维度。这是从空间上来说的。
另外一个维度“听觉”。现在冰箱的噪声越来越小了,很多品牌都低于30分贝,几乎听不到声音了,运行也非常的平稳。我们协会也出了冰箱噪声品质的团标,也是王老师主导的,这也是一种“隐”。从听觉上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还有互动方式上,我们的操控,很多冰箱现在不需要拿手掰了,有很多方式操控冰箱,很多的互动方式,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操作,这也是一种“隐”。你在千里之外,隐藏在时空之外对它进行操控。
冰箱发展两方面,一条显性,一条隐性,在隐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我们也看到大家的一些需求。当然在报告里面具体的调研数据比较多,我就不一一展开了,我们会在会后发布报告的全部文本。
第二,大与小。
这个更直观了。“大”是确定性的趋势,非常明确的,无论是从我们的调研来说,大家对“大冰箱”有更多的需求,待会儿GfK王总也会分享,主销的容积肯定是大容量,另外一个维度说,冰箱不断的提升,容积也会不断升级。
今天我要说的是“小”,为什么说小呢?从我们的厨房面积可以看到,看一下2023年的数据,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人居住房面积31.2%,二线城市38.4,差了7平米,二线又比三线小了5平米。相对来说,GDP人均越高住房面积越小,这是当下很难短期改变的现状,因为大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口,空间相对有限,这是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人口结构。我们看到中国家庭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家庭每户3.1个人到2020年七普数据2.62,我们家庭人口结构变少了,每户原来3人到现在两个半,现在老龄化、少子化比重越来越大,这也会影响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是限制因素,一方面是需求因素,所以我觉得小的冰箱也有机会,也有市场。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300-400升,这个价格段供应的型号和500升-600升,少太多了,有没有需求呢?是有需求的。我们说的小并不是体积小一点,300-400升,我们说的小也有很多技术的加持,先进的保鲜技术,高效的节能技术,我们的智能技术能加持在小冰箱上,做到“小而美”“小而好”,这些人同样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追求,我们不能说“小”就代表低端,不能说小就是低价,这个思路可能跟市场需求有一些偏离,我们希望有更多小而美,小而好的冰箱实现突围。
“大”和“小”是一个平行关系,并不是对立的,我们并不否认大冰箱有更大的机会,小一样有机会,可以作为双行线,我们可以把小冰箱做得很好,获得市场空间。
第三,这个更直接了,我们从ChatGPT到DeepSeek R1,从单一的语言模型到多模态的模型,我们从大模型到智能体,应该说人工智能已经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影响。刚刚的那首诗就是AI生成的,实际在很多行业影响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当然也对我们的家电中冰箱产品正在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说的,并不是AI不AI的问题,肯定要用,而是怎么AI,怎么“I”,怎么把人工智能技术和冰箱更好的融入和结合。
从用户的需求来说,补充一点,这个调查年龄段偏年轻占的比重更大,结果来看,可能跟社会样本有一点差异,大家对智能是有需求的,特别是年轻人。90后一出生就生活在智能化的环境里面,认为智能是刚需的。所以我们看到大家对智能是有明确的需求。在这个情景下,我们冰箱产品的智能化需要去思考,刚刚王老师也提到怎么给用户带来价值。
整个家电行业智能化的起步非常早,但是应该没有给用户,给消费者带来可感知的,创造新的价值的功能,都是一些锦上添花的。在下一步人工智能和冰箱结合中,是否可以在保鲜、节能、营养管理、食材管理等等多方面给用户真正创造有体验的,有获得感的价值。这是我们怎么去“I”的关键,而不只是酸。概念性的东西,刚刚说了它只是短暂的噱头,不会给用户带来价值,也不会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盈利,最终是要落到实处。
第四,新与旧。
这是当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市场容量的问题,去年海口我们也专门做了测算,用市场供给的AI模型推算中国市场的容量,存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推算是5.1亿-5.6亿之间的市场容量,因为这个数据是平推,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我们还用这个数。我们看里面的结构,我们看到制冷占比重超过50%,从门体结构来说,两门三门占了很大的份额,定频是70%,容量83%还是500升以下的,这是存量的大致结构。如果用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说存量冰箱里基本上还是“老破小”,功能过时,容积小,包括它的指标。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富矿”。我们去年测算2024年更新量是3400万台,我们去年测算的时候,国补,那会儿只有政策,没有真金白银,7月份才宣布有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数据有点保守,修整一下,去年换新量是3600万台,按照零售量,去年大概4000万台左右。我们看比例,90%冰箱销量来自于换新,当然这里有政策刺激的作用,或者80%-90%靠换新,所以我们要摸清楚存量的结构,推出适合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换新推动力国补排在最前面,从国补的政策情况来看,力度是史无前例的,20%的一级的能效20%补贴,买1万块钱的冰箱,最后国补2000,加上企业平台的下来可能就五六千块钱,非常实惠当然政策边际效应是递减,这与产品属性有关系,当然企业肯定也在做准备,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有一个制冰功能的冰箱,前几天看全屋用水的,带制冰的,净饮机,那个卖得也非常快,年轻人对制冰功能也非常看重,我看有一些企业突出了制冰功能。排在第二位是性能功能的提升,这一点能打动消费者。第三位是使用年限,冰箱是10年以上,说白是超龄服役的,这也是一个因素。
政策推出后,我们在存量市场找到机会,就是结构升级,要做差异化的创新,找不同的路径,刚刚王老师说的创新的三条路径,这才是可持续的。
持续创新,我们这个行业还是有可预期的很好的未来。
最后,借这个机会祝我们所有的品牌和企业,在接下来618销售中获得好的销售业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