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东开启首届“618”以来,不知不觉它已成为全民瞩目的年中购物节。在扩内需、促消费的大背景下,今年的618承载了更多期待。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电商等多家头部平台纷纷公布大促安排与玩法,全力冲刺这场购物盛宴。然而,当促销变得常态化,618能否继续引发全民狂欢,还是沦为一场“例行公事”?
今年,电商平台纷纷“抢跑”,将618大促时间提前至5月中旬。淘宝天猫方面,第一波抢先购5月13日晚8点开启预售,尾款支付及现货抢购时间为5月16日晚8点至5月26日晚12点。与往年不同,天猫主打“官方立减”,取消满减活动,消费者无需凑单,单件商品即可享受8.5折优惠,力度最高可达50%,还可叠加多种优惠券。同时,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天猫设置了最低价校验防控先涨后降,价保时间延长至7月5日。
京东则宣布从5月13日晚8点至5月28日开启心动购物季活动,5月31日晚8点正式启动京东618。京东整合基础玩法,推出主题促销活动,形成多维度营销矩阵,并首次整合国家补贴与京东外卖百亿元补贴等资源。京东还将重点打造六大惊喜日,联动明星和IP,推出活动和超级大奖福利,同时发力内容生态和广告投放。
抖音电商方面,“抖音商城618好物节”于5月13日0点上线,推出立减15%、一件直降等优惠活动,投入百亿消费券,补贴爆款好物。此外,抖音电商持续推进“抖音外贸优品专项扶持计划”,为消费者优选国货商品,推动外贸出口转内销。
今年,电商平台纷纷通过合作拓展消费生态。淘宝天猫与小红书签订战略合作,打造“红猫计划”,打通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助推商家生意增长。哔哩哔哩则加强与淘天、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京火计划”与“星火计划”进一步升级,提升数据识别能力的精准性。
分析人士认为,在促消费扩内需的主旋律下,以及以旧换新国补加持,电商平台更加重视618。然而,直播电商的崛起倒逼传统货架电商改变节奏,“天天低价”成为常态,传统电商大促的稀缺性被大幅削弱。平台只能通过提前造势、分段促销来维持热度。
从效果来看,随着大促的常态化,618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有种“七年之痒”的感觉。去年的618,各平台不再公布具体的GMV数据,品牌方也少有分享战报。消费者对618的关注度逐渐降低,消费更加理性。
不过,也有商家表示,虽然“618疲惫论”屡屡出现,但消费的潜力仍在,只是变得更谨慎、更精明、更看重整体体验。尤其是今年有国补加持,商家对618的表现仍抱有期待。
分析人士认为,618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GMV竞赛,转而成为检验商业生态韧性与创新力的试金石。对于平台而言,如何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将是破解“七年之痒”的关键。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在重塑,中小商家需从“促销依赖”转向“品牌沉淀”,消费者则从“冲动囤货”进化为“精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