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的《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已正式印发实施。作为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重要消费领域之一,中国家电行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方案》,以绿色低碳替代技术推动家电产品“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增长,实现行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早在30多年前,我国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之初,中国家用电冰箱、冷柜行业即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下,以绿色低碳的异丁烷(R600a)和环戊烷作为制冷剂和发泡剂替代技术,于2007年7月就全部替代了消耗臭氧层物质全氯氟烃(CFCs),比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淘汰时间表提前了两年半,为国家履约目标的达成和保护臭氧层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惠益。
2011年我国按照议定书履约要求开始推进含氢氯氟烃(HCFCs)淘汰。中国家电行业立足行业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在全球率先选择了对臭氧层和气候友好的碳氢自然工质丙烷(R290)作为替代技术,为全球履行议定书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2021年,我国正式加入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开启了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的履约新篇章,中国家电行业也将面临房间空调器制冷剂二氟甲烷(HFC-32)削减和替代的挑战。
回首履约30多年,中国家电行业在履约过程中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从“零”到全球第一的巨大转变,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到家电大国的转变。2023年,家电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4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1565亿元。主要家电产品占全球产量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其中房间空调器产品更是达到了80%以上。中国家电行业实现了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此次印发的《国家方案》作为国家履约的顶层设计文件,为中国家电行业持续开展履约行动,推进管控物质淘汰、削减和替代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技术支持。
按照《国家方案》的要求,家电行业HCFCs使用量在2025年至少削减行业基线值的70%,自2030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HCFCs为制冷剂的家电产品;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氢氟碳化物(HFCs)为制冷剂的电冰箱和冰柜产品;自2029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用于国内销售的充注GWP值大于750制冷剂的房间空调器,家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除外;鼓励使用自然工质制冷剂。
中国家电行业始终秉承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坚持履约和产业发展协同,支持和推动采用低碳环保技术路线,在房间空调器领域积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290替代技术应用研究和产品市场化。截至2024年底,全行业已经累计生产销售了超过1000万台R290空调,其中分体式空调近60万台。如今,中国房间空调器行业在环保低碳的R290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并为其他国家制冷剂替代和议定书履约提供了超前支持和绿色样本。
下一步,中国家电行业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家方案》为契机,继续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