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格局变动与产业加速升级的大环境下,中国家电代工企业正深陷生存泥沼,而美的代工厂的崩盘,无疑是这一困境的鲜明写照。
威的电器,这家为美的代工长达25年的老牌工厂,在2025年3月迎来了命运的终结。因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叠加市场环境不佳,其订单锐减、销量大跌,资金链和供应链双双断裂。尽管管理层奋力挣扎,仍无力回天,最终走向停业清算。
这并非个例,众多代工企业都在生死边缘挣扎。小家电市场增长危机早在2023年就已显现,2023年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同比下降9.6%,2024年虽靠国补稍有缓解,仍继续下滑0.8%。
2023年,成立38年的新安电器(深圳)公司,因疫情影响和经营恶化提前解散。全球经济萎靡、订单减少,让众多代工企业盈利缩水。美国的关税压力和人力成本上升,又迫使中国家电企业向东南亚转移,订单进一步减少。数字化时代,大品牌自建数字化工厂,代工企业因依赖传统流水线、效率低下,订单不断流失,且难以承接高端订单。
订单锐减、融资难、自主品牌难成型,成为小家电代工企业的共同困境。为求生存,企业各寻出路。有的将目光投向海外,提前布局承接转移订单;有的谋求上市,期望筹集资金。但代工基因带来的障碍巨大,如香江电器,业务结构高度集中,代工收入占比超95%,前五大客户集中度攀升,业绩波动剧烈,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中国家电代工企业的生存困境,反映出制造业转型的迫切需求。当“世界工厂”光环不再,单纯依赖低成本代工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企业需在数字化浪潮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在品牌化道路上突破“微笑曲线”底端困局,否则,等待它们的只能是残酷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