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健身风口再起 会是又一场泡沫吗?

2025-04-07 09:26   来源:网络   

  随着宏观经济回暖,健身行业再度焕发活力,户外骑行、徒步、登山等活动备受追捧。加之气温回升,民众对健身与健康生活的热情日益高涨。国家卫健委在 2025 年两会期间提出持续推进 “体重管理年” 计划,清华大学也安排课时鼓励学生锻炼,体育运动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市场的扩容为健身行业带来新机遇,AI 大模型的迅猛发展,更是让 AI 健身走进大众生活。如今,AI 健身教练、智能设备以及基于 AI 的身体数据分析,助力用户自主调控运动节奏。在国补推动下,京东等平台上的 AI 健身器材颇受关注。

  然而,提及 AI 健身,几年前的市场泡沫仍令人记忆犹新。当时,智能健身镜、智能跑步机等产品蜂拥上市,但因未能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逐渐失去市场。“AI 健身绝非简单将大模型嵌入硬件。” 一位运动产品研发人员指出,大模型虽能生成健身计划,可执行中的调整及动作效果分析,对软硬件融合要求极高。

  健康产业一直备受关注,运动健身已成为时代风尚。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 活动实施方案》,马拉松等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2024 年经常锻炼人数渗透率达 37.2%,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健身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当下,大模型发展促使健身赛道积极拥抱 AI。“超级猩猩” 教练借助 DeepSeek 制课,效果良好;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开启 AI 运动指导功能;Keep 宣布 All in AI,发布 Kinetic.ai 模型及 AI 教练卡卡;力盛体育、舒华体育也推出相关 AI 健身产品。国泰君安报告显示,AI 健身风口已至,市场前景广阔。业内预计,2025 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市场规模将达 820 亿元,全球智能健身器材规模今年有望突破 1000 亿美元。

  但 AI 健身并非一帆风顺。此前,AI 健身因运营模式单一、技术不成熟而失败。如今,虽然硬件设备有了进步,如智能健身设备配备摄像头,监测动作准确性达 90% 以上,且相关产品市场销量增长明显,但软件层面才是关键。Keep 相关负责人表示,AI 健身要将 AI 融入产品,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实时处理,提供专业私教般的建议并实时调整健身计划,这与以往单纯记录数据和评分有本质区别。通过与模型企业合作,平台能生成个性化运动解决方案,形成 “评估 - 执行 - 反馈” 闭环。

  不过,如何让用户为高端服务付费,仍是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毕竟,AI 无法完全取代私教的实时指导和情感支持。投资人认为,AI 健身目前仅解决了基础问题,要真正颠覆行业,必须达到专业水平,这决定了市场上限。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