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年,墨西哥新任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提出一项野心勃勃的“墨西哥计划(Plan México)”,其目标主要包括到2030年要让墨西哥成为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减少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进口商品的依赖,以及创造 150 万个新就业岗位等。
墨西哥计划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特朗普就任前曾公开表示要对墨西哥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并指责墨西哥是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免税后门”。
而墨西哥方面认为,通过此项计划可以有助于安抚特朗普,并强化墨西哥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承诺。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曾在特朗普上任前表示,在中美贸易战持续的情况下,双方贸易战可能会加剧,而墨西哥将“调动所有合法权益支持北美”。
当前,墨西哥政府方面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少中国商品进口,包括查扣大量“假冒伪劣”中国商品,并对通过Temu、Shein等中国电商网站进口到墨西哥的中国服装和产品征收新关税。墨西哥方面表示,征收关税的目的是减少进口商品对墨西哥本土商品的冲击。此外,该计划中还包括对墨西哥本土企业的扶持,除了寻求外国在墨西哥本土的直接投资外,墨西哥还计划为当地至少30%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以帮助本土企业成长。到2030年,墨西哥希望将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半导体、制药和化工等领域的国产应用比例提高至15%;同时在政府采购中,墨西哥制造的产品占比需达到50%。
而2026年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还将重新修订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流入墨西哥的中国直接投资显著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墨西哥经济受益显著。根据墨西哥官方数据显示,对比2018-2023和2013-2017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国对墨直接投资激增278%,直接投资金额达16.23亿美元。2017年,在墨中国企业为43家,到2023年这一数字增至68家。不过,尽管中国对墨西哥投资兴趣不断增加,但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在墨西哥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仍不到1%。2023年,墨西哥在20年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进口商品最大来源国,而同期美中贸易逆差明显缩小,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商品额下降了约20%。墨西哥方面有声音认为,如果墨西哥能够再次取代中国,甚至更进一步,对于美墨双方而言,都是双赢局面。
除了中国以外,其他亚洲国家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也显著增长,比如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汽车行业等,墨西哥的近岸外包优势在近些年不断扩大。辛鲍姆在公开演讲中就提到,“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进口。因此我们(墨西哥)将加强对区域市场的影响,此外我们的目标还包括将贸易和经济合作扩大到整个美洲大陆。这一愿景的实现,将助力墨西哥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在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以外,中墨之间还有着众多其他贸易往来,2023年两国间的贸易总额达到1002亿美元,中国现在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主要向墨西哥出口电子产品、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等,而墨西哥则主要向中国出口原材料、农产品和电子零部件。
过去,美墨之间存在44项贸易协定,墨西哥作为北美“后花园”为贸易战后的中国企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战略通道。很多中国制造和科技企业对墨西哥各产业的投资日益增长,如中国家电企业海信2016年接管了夏普墨西哥彩电工厂,并对此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升级,年产量从60万台提升至250万台;2021年,海信在墨西哥投资2.6亿美元又建设了一个家电产业园,主要生产冰箱、洗衣机、烤箱和空调等产品。此外,诸如TCL、长虹、海尔、奥马等企业均在墨西哥建设有生产基地;另有消息称,新能源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热管理零部件厂商三花智控均有意在墨西哥建厂。
现在,伴随墨西哥政府对“墨西哥制造”品牌的强调,以及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中国相关出海企业需要重新衡量对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有分析人士认为,墨西哥政府推出的“墨西哥计划”与中国的“双循环”战略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两者均希望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下增强本国经济韧性。但墨西哥更依赖美国市场,其施政空间受地缘约束更大。而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也要强调供应链自主可控,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唯有通过技术升级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占据“不可替代节点”的位置,方能长久保持我们的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