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空调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消费降级、价格内卷、存量竞争与政策红利交织,行业在“内卷”与“突围”的夹缝中寻找新增长极。作为深耕中国市场30余年的外资品牌,松下空调在这场浪潮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韧性,他们既未盲目卷入低价混战,亦未因短期波动动摇长期战略。3月20日,AWE2025开展第一天,N4馆松下展台,松下空调全国营销总监欧劲波在接受中国家电网专访时,以“健康空气专家”的定位为锚点,道出了松下空调的破局逻辑:市场永远在分化,唯有围绕用户需求的技术创新,才能穿越周期。”
松下空调全国营销总监欧劲波
存量竞争与政策红利下 空调行业的“危”与“机”
2024冷年,国内家用空调市场零售量同比微增0.5%,零售额却下滑3.2%。这一数据折射出行业的深层矛盾:低价产品挤压利润空间,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定义从单纯低价转向“价值平替”。与此同时,家电“国补”政策的落地,为行业注入强心剂。政策窗口期内,以旧换新成为市场主旋律,但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可持续增长,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
松下空调的应对策略颇具前瞻性。早在政策细则出台前,其已通过售后服务体系打通以旧换新全链路,提供免费拆卸、安装等一站式服务,降低用户换新门槛。再加上“国补”政策15%-20%的补贴额度在价格稳定、高价优质的高能效产品上体现更为明显,而松下空调一直以来主力布局便在中高端市场。这一系列围绕服务创新和中高端市场策略的发力不仅助力松下空调提前抢占先机,更将服务转化为品牌信任的“护城河”。欧劲波透露,2024年下半年“国补”政策全面铺开后,从出货端来看,在淡季的情况下,松下空调下半年业务增幅高达140%-150%,直接拉动全年业绩增长10%左右。
不过,松下空调也深知,仅依靠政策红利并非长久之计。政策的本质是激活存量需求,但企业若仅靠补贴驱动,无异于饮鸩止渴。尤其,当政策提前透支了需求,补贴退坡后的市场隐忧便会加速显现。“对于今年空调市场,在‘国补’背景下,我们预计整体仍会有较为可观的增长,不过,下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可能会有所萎缩,到了2026年,情况则充满不确定性”,欧劲波预判。一方面,消费者可能因前两年趁着国补购买了空调,需求提前释放;另一方面,没有国补后的价格落差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犹豫,这对空调厂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欧劲波强调,未来行业仍需依赖技术升级与差异化创新维系增长。之于松下,在凭借技术创新稳固中高端基本盘的基础上,还将通过丰富产品类型、拓展多元渠道、创新营销方式等,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实现更大的市场增量。
深耕中国“四维进化”,构建差异化壁垒
是的,如果说政策红利是短期催化剂,那么技术创新则是松下空调立足中国市场的长期密码。在欧劲波看来,疫情后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已从“功能诉求”升维至“情感刚需”,这恰好与松下“健康空气专家”的定位形成共振。以AWE2025上松下展出的8款新品为例,这些产品全面展现了松下在健康、智能化、场景化以及节能环保等四大方面的技术应用成果。其中,轻净星系列凭借绿音认证与58℃高温自清洁技术,将噪音控制与除菌效率推向新高度;驭氧空调通过5L/min大流量鲜氧制造,模拟森林氧吧环境,直击都市人群的“缺氧焦虑”;而厨房空调则凭借732m³/h超大制冷量,改写中式烹饪的闷热体验。这些产品背后,是松下对“空气价值”的重新定义——从温度调节的工具,升级为健康生活的解决方案。
产品上持续进行迭代与升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面对未来市场诸多不确定性,基于松下空调规划的“四维进化”战略,接下来他们还将渠道多元化作为重点,加大对京东五星、苏宁零售云等新兴渠道的下沉力度,拓展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同时,松下空调将积极调整营销方式,将资源向抖音、小红书等新型社交平台倾斜,提高短视频和文章的质量,采用动漫角色等年轻化的营销手法,深入明星推广,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此外,他们还正通过优化国内供应链,推出更多拥有超高“质价比”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入华30余年来,松下空调在中国市场以高端品质产品持续积累用户口碑,到AWE2025上健康、智能、节能、场景化产品的集中爆发,这家百年企业正在用“空气价值重构”回应时代命题:空调行业的终局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技术升维创造增量空间。站在政策红利与技术革命的交汇点,松下空调的实践或许正在为行业指明方向——当企业选择与用户健康同行、与时代需求共振,市场的蓝海永远存在于未被满足的期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