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由我国主导编制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冰箱保鲜标准已于近日正式颁布。作为全球范围内首个聚焦冰箱保鲜性能的国际标准,该文件为冰箱保鲜性能的提升确立了科学、统一的技术规范,填补了该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该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冰箱保鲜性能的量化评价体系,重点规范了失重率和凝露程度两大核心指标的测试方法。其中,失重率指标可有效反映食材水分和营养成分的保持程度,而凝露程度则直接关系到食材的保鲜时长和品质维持。
在具体测试方法上,标准采用了创新的"羊毛片"测试法。该方法通过模拟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和食材特性,有效解决了传统测试方法存在的数据偏差问题,显著提升了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创新方法的应用,推动行业从单一的"制冷性能"评价转向全面的"保鲜效果"评估,为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凝露测试方面,标准建立了标准化的测试环境,通过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模拟果蔬存储环境,对食材表面凝露程度进行量化评分。评分采用0-3分制,分值越低表明冰箱的防凝露效果越优异。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了科学参考。
该标准的制定过程汇聚了全球智慧,来自新西兰、德国、美国等16个国家的专家参与了标准编制工作,累计开展了超过3000次实验测试。标准的实施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产品性能评价基准,更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