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务部将2023年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后,全国各个地方消费券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的发放。
8月5日至20日,北京消费者可通过京东、联想、小米等22家企业线上平台领取京彩绿色消费券,用于选购电脑、自行车、显示器、空气净化器、智能沙发、智能床、洗碗机、电视机、空调、电冰箱、洗衣机、打印机、投影机、扫地机器人、吸尘器、洗地机、学习机、音箱、智能门锁、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55大类超过两万款商品;8月1日至8月15日,海口开始发放350万元家电消费券及200万元美团消费券,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优惠与多元化的消费选择,助力海口消费的进一步复苏提质;7月29日至8月13日,湖南面向全省消费者发放家电消费补贴券,消费补贴金额超过1000万元;8月2日至9月25日,珠海市投放1000万元的补贴资金,结合家电消费季等主题,推出系列惠民让利促消费活动……
据统计,截至8月4日,已有北京、珠海、湖南、海南、广州、沈阳、吉林、郑州等十余地拿出“真金白银”促消费扩内需。而这些消费券整体来看,主要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政策导向明显。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一共20条,强调了“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新能源汽车、家居和电子产品、餐饮服务、文旅等消费方面的措施。各地在落实政策中针对绿色节能电器、新能源汽车、文旅项目发放消费券的力度更大;二是聚焦新兴消费业态,全力打造新消费场景;另外在发放方式方面,通过各类社交App、小程序、电商平台、网络支付平台发放,覆盖面广,与日常消费场景结合紧密。
为什么消费券发放的如此密集?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已被多次印证,这也是消费券备受地方政府青睐的原因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指出,纵览这几年各地发放消费券的效果,深圳、武汉、北京等城市的消费券杠杆效应甚至达到 9 倍以上,对消费刺激的乘数效应很大。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券可以减轻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压力。激活了曾经那些想买但不舍得买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消费券的使用场景一般是满减抵扣,客观上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客流,带来更大的交易规模,同时也对品牌宣传起到了一个好的效果。总之,消费券可以让消费者放心大胆地进行消费,能够给企业形成正向的现金流,是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抓手。
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海通证券研报预测,随着经济复苏和政策发力,消费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达8%至9%。
那么,从开年到现在,这么多轮活动下来,消费券还受欢迎吗?答案是肯定的。准备已久的北京市民李先生瞄准了最大额度的优惠券,他说要号召家人一起帮忙抢券,“我是为自己新房买的家电,购物车中已经加购了嵌入式冰箱、洗烘一体机、激光电视、扫地机、洗碗机、微蒸烤一体机等共计5万多元的家电商品。”马上进入大学新生活的王同学准备下单个单反相机,“预计可优惠2000多元,还有一个月的假期,正好用来记录旅行美好瞬间。”
消费券线上抢得热火朝天,在线下,消费场景客流熙来攘往。不过,消费券虽然能快速有效的拉动经济增长,确不能太过依赖。有观点认为,消费券具有一定“挤出效应”。消费券带来的未必是新增消费,也可能是提前消费,消费行为只是在时间上发生了转移。此外,消费券“谁来发、发给谁、发多少、怎么用、买什么”,规则设计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与长远,不仅考验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获得感。
的确,消费券只是一种政策工具,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消费,但也有其局限性和风险。消费市场若要“红火”,根本上还是要完善长效机制,如,政府在稳就业、增收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质量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