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副教授李廷勋:《聚焦“双碳”目标,助力行业绿色发展》

2022-08-24 14:54   来源:中国家电网   

  各位下午好,首先感谢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家电网邀请我参加如此重要的一个大会。在座的是行业的大拿、专家,我作为一个外行、从第三方的角度聚焦“双碳”目标,助力行业发展。

http://upload.cheaa.com/2022/0824/1661323986821

  我今天利用15分钟的时间就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背景及趋势。一句话总结,在当前不仅是中国,全世界这个背景和趋势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碳中和的趋势正在加速。我们来看一下,虽然对于全球气温变暖一直有一个争论,有两个反方的观点,第一,全球的气温并没有真正的变暖,并且变暖,即使温度上升跟我们的排放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第二个争论,我们也许目前是在一个变暖的周期,但是多少年或者几百年或者多少年之后,它又会进入一个变冷的周期,所以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观点。

  我首先说对于几百年后我们这个地球是否进入变冷周期我们无法做出非常明确的回答,我认为这是一个可讨论的话题,但它不能作为我们下结论的依据。我们看一下,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科学测试的数据,我们发现地表地球温度的上升与我们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呈直接的现象相关的,所以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直接导致了我们地球温度的上升,这个结论是有非常坚实的科学依据的。那么如果按照现有的工业或者人们生活的模式继续下去,可以预见在2010年左右温度会升4度,如果现在有很多发达国家他承诺在2030年要减排,比如说像欧盟,那么我们整个地球的温度会降低很多,具体来说就是二氧化碳的当量排放大概从130千兆吨降到大概只有70,但这依然不够,这个大概升高的温度是二点几度,你想要1.5度一下还必须在2030年之后必须进一步的进行碳排放,这是一个基本的结论。

  必须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才能保证地球环境的温升小于1.5度,至于1.5度为什么是安全的,我们在这里不展开讲。在这样一个共识下,在这样一个大多数的共识下,全球的国家组织不断的增加提出要自主的或者要把它变成一个国家的策略实施碳中和。如果我们看一下当前世界上碳排放的主流有哪些国家,大家可以看一下,10个国家,中国、美国、印度、欧盟、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伊朗和加拿大,而中国是占碳排放最大头的。中国在全球的碳排放大概占到26%,这个数据有一些争论,大概是在百分之二十几,但作为第一这是没有争议的。

  如果从碳排放整个温室气体排放的种类上来看,主要的依然是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导致的。所有的化石能源的消耗和燃烧它最后直接带来的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把它叫做二氧化碳的排放。剩下大概有20%多我们把它叫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个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主要有三大类,第一,就是甲烷,第二,二氧化氮,第三,就是以制冷剂为主的这些物质。这个数值也有一些争议,没有一个固定的值,但是你可以记住一个数,就是非二氧化碳大概要占到25%到28%,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实际上环保的政策很早就提出来了,2012年生态文明就写入了党章,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特别的在意,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宪法,直到这个时候国家的相关协会会在认真的研究这个事情。但是作为企业,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并没有非常的在意。实话实说,直到2020年中国承诺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然后随即就把它变成了国家的策略,这个时候全国所有的行业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接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制冷行业又面临哪些问题呢?一句话总结,对于我们制冷空调行业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最大的挑战就是HFCs常规制冷剂的削减可能带来相应的配额问题,大家都知道配额可能是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你经营一个重大的潜在隐患。

  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概占到20%多,17%到百分之二十几,在这个里面主要的就是刚才说的甲烷、二氧化碳和HFCs,HFCs排放的控制我们在这个地方有几个数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数字很多,很复杂,但是这些权威的数字大家可以看一下,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里面空调,它的运行能耗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是3.8%,不到4%。总的排放当量二氧化碳大概是13亿吨,这是由于空调能耗导致的。HFCs制冷剂的排放,温室气体它的排放大概是11亿吨。所以制冷剂的直接排放大约是11除以24一吨,大约是45%。我们可能有听过相关报告的同行知道,一直有人告诉你制冷剂的排放在空调的全生命周期里面只占到20%,2:8,如果你仔细看这个数据,制冷剂的排放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大约是占45%,但是我们后面还有一个数,大家可以印证。

  在制冷剂里面,空调是绝对的制冷剂使用的大户,大概占到78%。所以对于未来的HFCs消费生产的控制或者配额管理直接受冲击的就是我们的空调行业,既然要对它削减,很多年前这个争论一直都存在,一个反对主要的声音是什么呢?我们是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我为什么要对制冷剂进行配额削减呢?我们提高能效也一样呀?这个观点的确没有错,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在空调的全生命周期里面它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哪些部分组成呢?第一,本身它消耗了电能,消耗了能源它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我们把它叫间接排放。你要减少空调的减排,肯定是要提能效,但是我们空调整个能效已经提升了15%,未来到2030年再提升15%,作为空调的从业者你们都知道这个提能效,比如说最低的能效从3.0提升到4.0,可能并不是特别难,但是从4.0提到5.0,相应的成本,相应的技术难度就要高很多,实际过去我们提能效很大的一个手段就是从定频的标准变化成为变频了,也就是说在这个里面提升的难度是很大的。第二,制冷剂直接导致的排放,你要减少空调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你肯定是要减少制冷剂的排放。还有一个就是其他方面的,主要是材料、运输、仓储,整体来说它主要分成间接排放和直接排放。间接排放最主要的就是空调运行之间耗能产生的排放,直接排放主要就是制冷剂排入到了大气里面。

  对于空调总的排放我们知道了,你要把它变成一个政策、变成一个法规来约束我们的企业,甚至约束消费者,你要对这个东西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同样的你要把它变成标准,变成可量化、可测量、可评价才行。一直以来你只要说到空调的温室气体排放,总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声音就是说我们不要看制冷剂的GWP了,我们要看它整体的排放,经常可能大家听说的就是空调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就是我刚才讲的LCCP,也就是说空调从生产到它最后的报废、拆解它产生了多少温室气体排放,在这个里面我们看一下,它有直接排放,就是制冷剂排放了,如果有回收的话它只是回收中间损失的,如果不会受的话你冲了多少就放了多少。这是直接排放。间接排放里面就是有材料,有制冷剂的生产,生产所产生的排放,还有运行产生的排放。

  大家在这个里面可以想象一下,你们每一家所用空调材料是不同的,用的这个螺丝钉的铁矿石是哪里来的,这个矿石是在哪一家用哪个工艺去把它冶炼出来的,这个千差万别,它背后产生的排放怎么可能统一呢?我想说的是这个LCCP听上去的确是科学完整高大上,但是它的可实施性极差。比LCCP更加具有可实施性的更加简单一点的就是TEWI,叫总当量的变暖潜能值,它去掉了最复杂、最难以标准化的就是材料生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来说就是我的空调出来,也就是说从每一家空调出来这个过程产生的碳排放我们不考虑了。因为它太复杂了,所涉及到的变量太多了。那么大家在一起对比的时候比较难以实现,我们就不考虑它了。它只考虑什么呢?只考虑装上去以后你用了多少电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效高的用电少,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就少。还有一个是制冷剂,你泄露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所以TEWI,它同时考虑了部分的间接和全部的直接排放,是一个相对比较科学的。就算是这样,一个空调到底是用6年、用5年、用10年,这个中间你在你家一年可能用800个小时,在我家可能用300个小时,那么在这个里面即使你把APF大家都是5.0,但是不同的空调由于使用产生的间接排放依然有一些难度,不是说不行,大家都知道空调的APF能效标准它是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多少小时都是固定的,你把相应的能效测出来乘以这个小时就得到了它的间接能效。这有什么意义呢?最终不就是一个能效的对比吗?但是无论怎么样,在未来的大数据的前提下可能把这个使用产生的间接能效会计算的比较准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目前世界各地全球范围内真正对空调对制冷剂进行政策制定的时候,既没有采用LCCP,就是听起来高大上的这么一个温室气体计算方法,也没有采用比较简单、比较实用的TEWI,而是采用了更加简单、更加科学,听起来也是更加粗暴的就是制冷剂的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比如说R410A是2088,R32就是675,HFO就是1,我们这个GWP值是通过物理化学模型计算出来的,它考虑以上的三个因素,我就不展开了。在联合国有一个专门的叫IPCC的委员会负责公布,在最新公布的第六版里面R32已经从675直接变到了771。我想在座的因为很多是做品牌,负责品牌传播的,不知道这个675到771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欧盟把这个法规作为依据,很多地方,包括美国加州,包括其他的地方,对制冷剂的使用用得限定值就是750,所以R32从675变771,虽然说现在还没有变成法律,但是未来你说不清楚它什么时候落地,这个32就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把它扫地出门了,目前的争论,当初法律制定的是第五版,现在是第六版,我依然要第五版,这个依据是正确的。

  我再说一下,我们要用全生命周期,计算全生命周期里面最复杂的不是这个模型,而这个模型所支持的数据,最具体来说就是每一个材料生产出来需要产生多少碳排放,这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障碍,它也是一个很大的技术的瓶颈,我愿意说这是一个技术的,甚至是一个技术的限制。目前每一种材料,比如说铜、铁、铝不同工艺产生的碳排放,最普遍的数据是欧盟的数据,我们在四川大学做了一个数据,现在广泛接受的还是欧盟的数据,这个数据是要花钱买的,在2014年大家可以去查这篇文章,已经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计算,这里面不想过多的强调,我只想说两个数,你要用LCCP去计算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全生命周期的,那么在这个里面生产制造是所需要的变量是极大的增加,它所产生的碳排放只占10%,而80%甚至90%都是在TEWI这个指标里面就可以计算了。你为了这10%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去建立这么一个材料的碳排放,我不能说它科学上没有价值,我只能说在实用上是不划算的,并且也是很难的。这篇文章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由于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大概占61%,由于制冷剂泄露产生的碳排放大概是39%,大家可以记一下,制冷剂产生直接的碳排放大概是40%,不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自己又没有计算,张口一说,这个制冷剂的排放占20%,电力占80%,这是这篇文章得到的。我在开篇讲的,统计的直接排放的10亿吨,而间接能耗产生的是13亿吨,加起来是不是45%,这两个数互相验证,一个是国际上的宏观统计数据,一个是我们国家自己做的一个空调的分析数据,他们是互相应对的,大概是40%到60%,而不是20%对80%。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所以我们才有基加利修正案,它的全程是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的基加利修正案,温室气体排放最早是由京都议定书来管的,最后纳入到了这里。全世界的国家分成了两个大组,一个叫发达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两句话大家可以记住,第一,发达国家必须比发展中国家大概提前10年完成了GFC的削减,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高温地区国家,中东国家、印度,他们因为制冷剂使用技术的门槛高,所以他们比我们普通的,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再晚十年,走在最前的就是欧盟,欧盟是直接约束制冷剂的削减。欧洲F—gas法案进一步限制空调制冷GWP值。在这个里面移动空调早就是要求,大于150的就不能用,这个里面叫限制,大于150的就不能进入欧盟了。充注量小于3公斤的,主要是家用的在2025年之前,大于750的不能用,2025年之前410A是不能用的,2025年之后410A不能用,到了2027年大家看一下,你的制冷量小于12千瓦,制冷量小于12千瓦,它的使用寿命,我说的是欧盟地区,2027年就不让用了。这是我给大家举的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在这样一个趋势下对我们空调行业提出的挑战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正视,对企业的经营所产生的挑战正在到来。当然你说我就是做国内的市场,可以看一下国内的市场的趋势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我们国内现有的制冷剂的消费和生产的现状和预测,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我们的产能是远远大于我们的消费量的,这是因为所有的生产企业都预计到因为接下来基加利实施,从2025年实施就开始配额生产,以他们的2019年到2020年到2022年的机械来发生产配额,所以这几年拼命的充量,在座的企业如果你是管供应链的,或者有涉及到供应链的,你会发现今年的制冷剂大宗采购的价格特别便宜,便宜到你不敢买。未来中国的配额管理,我想要说的一句话就是小企业可能问题不大,大企业已经切换成32了,那么未来大概率从2025年到2029年这个区间就会面临配额的问题。挑战之所在对企业来讲就是机会之所在,唯一确定的机会就是低GWP制冷剂在未来会有一个大的应用,目前的低GWP的制冷剂不是R32,而是制冷剂的低GWP小于150的,HFO和是自然工质,我认为是目前两个最潜在的,HFO—1132等等,日本是一个非常具有远见的国家,所有的企业加上协会都在致力于国家项目,叫下一代低GWP制冷剂,目前已经聚焦到刚才讲的那两个制冷剂了。

  我们国内的企业能不能跟随他们走呢?我们看一下两个专利,第一,HFO专利,主要的专利是美国,中国有很多,但是中国主要就是集中在YF上面和一些混合物上面,以290作为关健词搜索出来的,这是我们中国专利的分布,中国的企业在290的专利上是占有绝对的主导权的,可以说是自主的技术。

  最后说一点关于制冷剂的GWP值和未来总排放的趋势和观点,如果32和290大家都用,不是相同的能效,是都用相同的TWEI,就是总的排放的话,如果是5.0,290是5.0,如果想要得到同样的碳排放,32需要能效提升16%,现在采用的是APF的标准,如果未来国家说我们要控排,我们要采用总的碳排放指标,比如说用TEWI来替代APF,R32需要提升,当然这是一个假设。因为碳中和是整个国家的策略,首当其冲的是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必须要给出自己的脱碳目标,现在我们国家的碳排放大概1度电大概是500多克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在五年之前还是600多,现在已经是500多。大量的新的能源引入之后这个值会不断的往下降,我想说的是如果电力碳排放的因子从100%削减40%到60%的时候,那么32需要能效提升30%才能跟290具有相同的碳排放。那么4100就不用说了,要提升3000%才能有相同的碳排放。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说间接排放才是主要的,我们不需要关注直接排放,那么请他计算一下你就会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的。

  最后再说挑战和机会的确现在已经在我们各个企业面前了,企业需要从长远的眼光去部署现在的行动,这是美的他们已经相当于把290安装到全国了。所以有人告诉你290很危险,有人告诉你290没有应用前景,但是它至少是你未来去应对基加利修正案和制冷剂配额的一个解决路径,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也许在三年、五年之后有最好的,但是目前没有看到,但是日本的R1123出来了对你来讲是不是可以上路的一个“干粮”呢?这是一个未知数,谢谢大家!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