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我们讨论了家用美容仪器的市场概况和发展模式。行业的快速扩容,新品的不断涌现,昭示着该品类发展的广阔空间;但另一面,家用美容仪作为新兴产业,还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规范,这也为2020年市场爆出诸多负面舆情埋下了伏笔。
产品边界模糊,行业亟需专属标准出台
天猫美容美体仪器类目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家电网记者,“去年,天猫平台内出现过一些内部竞争,譬如有商家将检测玉石和微波炉等产品的标准套用在检测电子美容仪上,这显然采取了不恰当的规范和标准。但是,家用美容仪本身既具有美妆属性,又有小家电属性,甚至涉及部分医美技术,其规则制定较困难。”
目前,国内与家用美容仪相关的标准主要还是按照常规小家电对待,主要涉及《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GB/T36419-2018年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GB4706.1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等。但是,即使专门针对家用美容仪制定的专业团体标准《GB/T36419-2018年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其具体细则也仅涉及产品的温升、噪音、材料、电磁兼容等浅表性能与项目,在消费者更关心的功效判定上,则建议依托第三方机构评测、相关文献或企业自行评测;换而言之,家用美容仪产品功效性和功效对应的测试方法尚无具体定则。
2018年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将强脉冲光(IPL)脱毛仪正式列入二类医疗器械管理范畴,并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IPL脱毛类产品将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然而目前,除了IPL脱毛仪被纳入“械字号”管辖外,其他绝大部分市售家用美容美体仪器目前还游走在美妆、家电和医疗器械的“灰色地带”间。
标准制定需要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成为家用美容美体仪器全行业面临的一大难点。
譬如,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就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征求了社会意见,初步拟定未来会将三类射频美容仪器纳入医疗器械管理范畴。三类产品分别是:其一,预期使用射频能量作用于人体(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组织及皮下深层软组织等),达到局部浅表温和加热、改善血液循环等目的的射频美容类产品,应按照医疗器械管理;其二,预期使用射频能量作用于人体(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组织及皮下深层软组织等),使人体组织、细胞发生病理/生理学改变,且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影响或损伤(如水肿、红斑、烫伤、微小瘢痕、皮下脂肪坏死塌陷等临床病症)的射频美容类产品,应按照医疗器械管理;其三,直接用于(包括但不限于)溶脂、塑形、瘢痕治疗、明显改变肤质等明确医学治疗行为,且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影响或损伤(如组织即刻收缩反应、组织变性、细胞凋亡等)的射频类美容产品,应按照医疗器械管理。此外,“意见”还拟根据射频美容类产品的风险程度,规定其管理类别不低于Ⅱ类。
但是,就家用射频美容仪是否应纳入“械字号”管辖范畴,行业人士存在不同意见。TriPollar初普中国区代理商、南京美洲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烨在公开报道中曾表示,从监管范围看,射频产品近年来发展迅速,亟需标准的更新和迭代,但不建议一刀切。他认为,“国家药监局之前对医疗设备的专业度要求非常高,对医疗界相关标准的制定也非常严谨;考虑到目前射频的发展不仅是医美,还有生活美容和家用美容,所以这个标准应考虑到目前射频发展的现状,不希望简单的按照以前的医疗设备一刀切。”同时,还有行业相关从业者告诉中国家电网,医疗器械是医生处方或诊断后开出的护理和理疗器械,更偏向病症治疗;而家用美容仪更偏向日常护理,“正如一个人缺钙,他可以选择吃钙片、喝牛奶,也可以选择到医院打钙针。家用美容仪就像个人可选择的食疗,而医用美容器械则类似处方药。”
事实上,大家还有一层未尽之言,国家药监局的“械字号”认证属于强监管,一旦大量家用美容仪品类被纳入管辖范畴,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便可能被大大限制。
用户体验千人千面,产品功效欠缺刚性指标
在标准缺位的情况下,现有市售家用美容仪产品又是如何确定其功效呢?上述天猫美容美体仪器类目负责人介绍了他们的经验,目前天猫平台的做法是要求所有家用美容仪商家在进行产品功效宣传时,必须取得SGS认证。SGS是一家世界性第三方认证机构,其业务范畴涉及产品认证、化学测试认证等,其中便包括日化产品如皮肤护理类、阳光防护类、身体护理类、头发护理类、美甲用品类产品的测试,同时他们可以对日化产品的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进行评价,如产品是否具有防晒、美白、抗皱效果,是否对皮肤、眼睛等有刺激性。不过,这一认证也有局限性,毕竟与化学原料组成的日化产品不同,家用美容仪更偏向用光电等物理手段刺激皮肤毛发达到某种效果。
为弥补上述认证不足,现在天猫平台内的不少知名家用美容仪品牌,会选择与值得信赖的医疗机构合作,通过医用临床方式进行产品功效判断。但临床试验也会有一些不足,譬如医师和产品试验对象的主观判断难以量化,试验对象个体状况差异影响试验结果,“比如,皮肤的状态受很多因素影响,饮食、睡眠、心情等不可能相同;同时,人们对于美的定义也有较大差异。举个简单例子,譬如某天我感觉脸上的法令纹加深了,但询问朋友的意见,他们觉得并不深。对于法令纹的深浅,其看法存在差异。而临床试验等手段只能判断美容仪使用前后,法令纹是否有所减淡。”
据悉,目前在家用美容仪产品的功效宣传上,只要商家能够提供有效证据,便可出现在广告语中;但消费者使用后的体验可能还会因人而异。“以日化品锁水保湿功效为例,A产品测试2小时后保湿效果为40%,B产品测试2小时后保湿效果为20%,则两款产品均可宣称具有锁水功效。但谁的保湿效果好,是不同地。另外,我们不能判断说40%的锁水功效叫‘有效’,20%的锁水功效叫‘无效’。以此类推,家用美容仪产品的功效宣传也存在类似状况,功效的判断上存在较多主观、变量因素。”不过,该负责人表示,保障家用美容仪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无损害,是行业的底线原则,“抛去功效,家用美容仪不能使用后出现烂脸、塌陷、红斑、水泡等侵害用户生命健康的问题,这一点在我们平台上还是有保障地,家用美容仪必须经过国家检测和第三方机构认证,才能上市;但产品使用后能够让用户变美多少,目前还难以统一定性。”
2021年,天猫作为平台方开始牵头行业标准制定,他们联合了部分站内优质商家,拟在国家技术监督总局的监督指导下,开启对诸如电子美容仪、脱毛仪、美颜仪等部分核心家用美容仪品类的标准立项和推优规范制定,同时也将在站内对此类产品做美妆行业优选认证,以帮助消费者和商家在选品、购买上找到更多有效抓手。
功效问题以外,家用美容仪被闲置也是不少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对此,上述天猫美容美体项目负责人表示,“从平台层面,我们致力于推动所有商家在设计上不要反人性,比如使用美容仪时,如果让用户先涂霜,再使用仪器,然后洗脸,最后还要涂一遍护肤品,大概没有几个消费者能长期坚持下去,这就是反人性的设计。现在,诸如初普、雅萌等大品牌对旗下产品从使用流程和使用时间上都进行了优化,譬如每天6分钟达到护肤效果,仪器使用后免洗脸。总之,流程越简单,用户越能形成使用依赖,这样还会增加用户的复购与推荐。另外,还有一些美容仪品牌推出了可视化APP,在产品使用前,会发给用户一份肤质测试问卷,据此定制个性化护理疗程;到了该护肤的时间,APP便会提醒用户,也有利于使用习惯的建立。”
作为家庭护肤的可选项,目前家用美容仪与美妆日化产品的绑定性很强,“传统小家电属于耐用消费品,其购买决策往往依据硬性参数;而家用美容仪不是耐用品,它更接近于日化品的消费路径。在我们调研中发现,消费者家中往往不只有一台美容仪,他们想要‘All-in’,‘Always-in’,每当商家推出新品,消费者都想尝试。可以说,消费者梳妆镜前的日化品越来越丰富,以前大家的护肤流程是‘洁面-水-乳-霜’,现在消费者还会使用精华,而且不只一种精华,美白、抗衰、脸部、眼部,针对不同功效、不同部位的都要有。家用美容仪也是同样的趋势,蒸脸仪、瘦脸仪、美颜仪、光疗仪、光波仪等等,纷纷出现在梳妆镜前,”上述负责人说。
美容不是刚需品,却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是消费者“美商”进阶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家用美容仪市场成长于消费者“变美”需求之上,是在传统护肤理念无法满足其“进阶”需求后,转向光电等物理手段,实现更好护肤目的的一个阶段。家用美容仪品类的划分越来越细致,已经成为可预见的趋势。随着消费者对于外貌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需求将从寻求单一护肤品或护肤仪器升级到寻求肌肤问题解决方案,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希望行业的诸多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