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明英先生为我们分享《全球变暖已进入快车道》。
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张明英
张明英:刚才几位已经把空调情况分析了,我下面把天气情况分析一下。现在看今年销售不好很多原因,其中天气是一个原因,我们从这个图上可以感觉,今年夏天从6月1号一直到立秋过了一天就是8.8号,整个全国温度平均的图,这个图是做的30年的平均温度,平均温度高的就是蓝色的,比平均温度低的就是紫色的,今年温度的分布情况大部分地区都是持平和偏低,只有少部分地区有些西北、新疆或者西南个别地方略微偏高一点,其中华东特别是在中原地区略微偏高的多一些,这正好应了蔡局说的,我看分析当中有一个,在销售当中华东地区销量比较好一些,其他地区从温度角度看都要差一些,所以天气是一个原因之一,从这儿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看到这个以后大家会想,是不是整个全球变暖到了今年开始变暖要差一些了?是不是以后不变暖了?我们现在看的是整个我们国内的情况,咱们整个放眼全球再看一下。
这是今年6月份的一个全球的陆地和海洋的温度情况,从这儿可以看出来今年在全球温度是明显偏高,而且偏高的幅度比较大,可能历史上6月份是最热的一个6月份,刚才协会主任讲了一下关于一些地区,欧洲其他一些地区,北美、日本特别是印度等等很多地区都是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天气,这是6月份的情况,7月份基本上是差不多的,7月份的温度在全球看依然是在历史上和2016年基本接近,也是高的,这是从1980年看,从1880年看数据更明显一些。所以今年随着国内,中国温度相对偏低一些,但整个从全球看温度还是持续偏高的。
我们想一下以后会怎么样?现在作为预报来说,大家都知道有的不一定很准确,有一定的误差,我们不看预报,我们看实际情况,我们通过过去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预计到未来的变化,我们看一下,这就是用几种模式、几种方法来做的一个历史的统计情况,我们看见这个到后来这些年,明显的偏高,这是1850到1950年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后期明显的温度在增高。
这是温度情况明显看出增高。影响温度的因素很多,在这里头我们想来看一看,因为我们在地球上70%的面积是什么呢?是海洋,海洋的温度变化可能对我们气温影响是更大一些,所以我们首先看一看海洋的情况。
2018年温度持续升高,而且海洋温度也是最热的一年,这个当中温度情况大家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说海洋?海洋影响非常大,海洋变暖对全球温度影响也特别大,我们知道海洋的话每年在逐渐变暖,其中150年统计海洋温度是逐渐在增温,平均60年到0.13度,在150年当中增温相当于每秒钟一个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情况。0.13度相当于每秒钟有3到5颗广岛原子弹在爆炸。从这点看海洋的增温,表现比较明显的就是这个。
现在是南极的情况,很多研究气侯变化提到南极问题,我们说气侯变暖,温度在升高,有些科学家用南极来说话,整个南极周围的冰面积没有太大变化,甚至于还在扩大,所以他认为全球变暖命题好像不是很科学的,实际这是受南极大陆的影响。但今年2月份我们看到常年的海冰的情况,可以看见偏南的地区海冰比平均值明显减少了,这是南极。我们再看北极的变化,北极变化浮冰面积非常明显减少,去年我有个同事到北极去,到北纬80度很难看见大的浮冰了,而且根据现在变暖的预测,到本世纪末北极的夏天将会没有冰雨夏天了。这是北极的情况,我说的是海上的。
我们再看看陆地上的变化,格陵兰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格陵兰岛这上面都是浮冰,很大面积,刚才说海洋浮冰在减少,是不是海水上升?真正影响海平面升高的就是像这样的,格陵兰南极的冰盖融化了海水升高非常明显,格陵兰明显冰盖在减少,减少的速度还是很快的,特别是最近减少的速度比20世纪快了33%。
我们看大陆上的,因为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了,下面冰川比较多,这是发生在去年,冰川整个融化结果形成大量冰川碎石跟堵塞,冰川消融速度非常快。中国一号冰川在新疆离乌鲁木齐很近,是全世界离城市最近的一个冰川,我前几天看的时候这个冰川已经很难说它是冰川了,就在山的最上面有一大块冰,基本上看不见像这样的冰雪覆盖在上面了,气侯变暖在陆地上表现的也是非常明显的。
这是几个从南极、北极、海上一直到陆地冰川上可以看出来明显的在变暖,变暖的速度而且在非常快。
影响变暖的大家都说可能是跟温室气体有关系,我们看一下温室气体的情况,上面的小图就是60年以后温室气体一个增长的情况,应该说它的速度还是一个线性明显的上升,到了今年3月份浓度到了413.9PPM,这个看你可能感觉不出来,如果我把它放到万年的区别里头,这是80万年的变化,我们看到最后是直线上升的,上升的速度飞快,它是整个历史平均自然上升的速度多少倍?一百倍。温室气体这样的上升,势必会造成全球的气侯变化,所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这是我们说的全球变暖进入一个快车道。
那变暖以后会怎么样呢?这是美国麻省理工专门对这个做了一个数据模拟,按照现在的情况,现在温室气体排放会怎么样,亚洲几个相对人口密集的地区做的一个模拟,在模拟当中,模拟的是一个湿球温度,我们都知道气温高,如果湿度小我们感觉还是比较舒适,如果湿度大我会感觉难受了,就是比较闷热的天气,另外风大也会感觉舒适一些,他模拟的是湿球温度,也就是蒸发的速度怎么样,湿球温度如果在一般情况下在25度这个时候,我们人体感觉到有些闷热感了,当湿球温度能超过30度的时候气温更高一些了,这个时候环境温度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而且这个温度下人活不了多长时间的,他模拟的结果出现了在华东地区和印度一些部分地区,会出现到21世纪末也就是本世纪末,湿球温度会达到30度以上这个范围,他的模拟当然是一个数字模拟,可信度不一定很高,但他告诉我们一个情况,变暖的趋势明显在发展。
如果说到这个,我们感觉这是一个模拟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有出入,那我们看看实际情况。在全国这些年温度上升的幅度是每十年温度上升0.27度,平均下来,这是过去历史查到的一个实际情况。刚才提到了,那哪些地方上升的更快一些?未来的温度变化,北部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地区,从数据来看历史上也是这样的,北方的温度升幅达到每十年0.4度,而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每年升幅0.5度,所以看来增温幅度非常大。
现在全球驶入快车道,请大家系好安全带,安全带有很多,我想我们空调特别是高效节能环保,受大家欢迎的空调也正是安全带的一部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