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前夕“耍猴” 小米究竟干了什么?

2017-03-22 18:21   来源:中国家电网   邹野

  [中国家电网]3月21日下午2点,小米发布了人工智能语音电视小米电视4A,该系列产品搭载语音识别功能,在众多电视品牌中率先尝试了通过“讲话”实现人机互动,在家电智能化趋势的当下,小米确实跑在行业的前列。但是发布会现场,大家都在为语音功能叫好的时候,却令背后技术的支持者黯然神伤。

  为何小米被指格局小?

  一篇《这么做,合适吗?—致小米》的文章迅速引起业内人士关注,文章中称,小米语音识别技术的提供者出门问问在发布会开场前3个小时收到了一份来自小米的许可协议,大概内容是:小米允许使用出门问问的语音识别产品,同时出门问问向小米提供SDK,以允许小米嵌入自家软件在出门问问产品中。需要注意的是,该项协议不包含任何费用,但若不签署此协议,小米则在发布会中不提及出门问问,具有一定的威胁性质。

  作为一个追求技术创新的大公司,小米给出这样的霸王条约确实有“以大欺小”的嫌疑,笔者了解到,出门问问是一家以人工智能为基础,主要依靠大众消费市场的公司。适度的曝光对其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本身产品也涵盖了智能手表Ticwatch、车载智能后视镜问问魔镜Ticmirror、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问问魔眼Ticeye等,如果签署这份协议,很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产权纠纷,若不签署就不会在发布会上被提及。

  引用原文一句话“这个行业,只有重视规则,尊重技术,平等的合作,才有更大的未来,否则,布局再大,格局小,又有什么用呢?”在过去,小米手机由于受到上游面板厂商以及芯片厂商的供货压力,在营销上出现了广为被诟病的“耍猴”现象,现在小米摇身一变站在大公司的位置,却同样对身后给予技术支持的出门问问“耍猴”,作为一个倡导新技术,以粉丝文化为根基的企业,这样的行为的确有悖于常理,让人失望,大家希望看到的是小米能够放低姿态,给合作伙伴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

  3月22日下午,小米也对此次合作做出了回应,并对外公布了双方的“聊天记录”,从双方的对话内容来看,小米此前曾主动联系过出门问问(并非开场前3小时),希望尽快签署协议,出门问问方面在发布会开场前两小时口头放弃“露出”权利,并且发布会开场前两分钟前试图终止技术支持,但从聊天内容分析,双方依旧签署了协议,而这份协议貌似对出门问问并不公平,用聊天记录里的话说就是“无法交差”,具体细节,还需要持续关注后续发展。

  现在的人工智能很可能听不懂话

  产品层面,如今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产品的品质和使用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米智能语音电视顺应了家电智慧化发展的大方向,小米虽然一直走在应用新技术的前沿,但目前来看通过“讲话”的方式操电视等家电产品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一方面,目前人们还不习惯对着一台电视讲话,尤其是心态偏于保守的老年人,对他们来说与电视讲话需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即便看似操作简便的语音输入也会增加老年人的学习成本,并且实现方式还会受到使用场景等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现有技术很难保证产品足够出色的使用体验,如地方方言,使用者说话时的语调、语序、语速等不定因素,都会大大影响到产品的识别率,造成体验上的减分。

  整体来看,小米电视4A的智能语音功能宣传意义大于实际体验价值,此外,在这个人与机器交互还处于比较“突兀”的阶段,使用过程中只要出现连续几次的失败,那么这项功能再被使用的频率会受到很大影响。智能语音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还需要一段时间,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五年,但不会是现在。

  该产品的另外一大卖点就是“护眼”,从目前现有的技术条件,以及整机的售价情况来看,小米想在“护眼”方面有所突破同样绝非易事,硬件方面,OLED显示屏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视觉压力,减轻视觉疲劳,但其售价相对更高,在中低端产品上应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小米选择的是在软件方面护眼,通常软件算法所实现的护眼模式都会损害一定的视觉体验,在屏幕相对较小的手机上使用观感都大打折扣,几十英寸电视上的体验并不乐观,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小米人工智能语音电视的发布处在一个“功能”家电向“智慧”家电过度的时间节点,家电的智慧化是大势所需,虽然现阶段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来操控电视还有太多的束缚,但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品牌推出智能语音电视。

  率先出击也许是雷军已经认定这将是一个全新的风口,不过追赶风口的同时小米也要放低姿态,毕竟大公司也是从小公司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尊重小公司,尊重技术才会保证健康的合作关系,而此次小米与出门问问双方所引发的矛盾也并非单方面的,还希望双方可以妥善处理。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