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起高楼宴宾客,小米的楼却要塌了?

2016-07-13 09:29   来源:中国家电网   张婷

  近日,华为、小米再度成为科技圈的焦点,华为频发专利战剑指对手三星和美国移动运营商T-Mobile,而小米的掌门人雷军公开承认小米陷入谷底等待反弹,同为智能手机五强品牌,境遇却完不同。

  从舆论导向看,“华为再出手,中国又一次次沸腾了!”、“小米的谷底,还有很长一段”,叫好与看衰的倾向简直不能再明显。为何出现如此大的悬殊,二者究竟有无可比性呢?

  事实上,不管是成立时间、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华为和小米都不在同一个水平。但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双方智能手机业务的増势和销量都非常可观,品牌形象由此植入到智能手机产品中迅速为大众所知。智能手机的比拼总是免不了与企业实力相提并论。

  历史惊人相似:智能手机不是全部

  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和小米都可算是佼佼者,小米抓住机遇三年时间,创造了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全球第五的成绩,而华为则厚积薄发在今年一季度出货量已经做到全球第三,但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没有把移动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在这点上,他们惊人的相似。

  华为1988年以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起家,1992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20年后,华为销售收入增长2000多倍达到2202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2015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950亿元,净利润369亿元,利润率11.6%,其中运营商业务占比59%,消费者业务占比33%,虽然消费者业务年销售收入增长超70%,但华为初心未变。

搜狗截图20160713092254

华为2015年业务进展

华为2015年业务水平构成

华为2015年业务水平构成

  在2015年报中华为如此描述自己——“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表示,信息技术已经超越了信息产业本身,正在成为各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引擎,必须团结产业链上的各种力量,致力于建立开放生态链,坚持管道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

  小米成立于2010年,2015年营收为780亿元,业内估计手机业务占比达90%,利润率仅在1-3%之间。营业规模不在同一个数量级,年幼的小米和已经进入青壮年的华为不可同日而语,但小米现在面临的困境与90年代的华为如出一辙。

  当时华为在国际市场面对着技术强大及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如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富士通、朗讯、北电等,国内还有巨龙、大唐、中兴三家有国有背景的对手。而小米的对手绝不亚于这些,仅在智能手机领域,竞争对手既包括头三星、苹果、HTC、微软、华为这些实力不菲的科技巨头,也不乏平地而起的互联网企业,如乐视、魅族等,更有步步高、联想等传统整机企业。但移动互联网的风刮得正狠,小米恰好站在风口上,最终还是飞起来了。

e65ae78f0a8145428ca6c266640153d5_th

智能手机竞争激烈

  虽说智能手机成就了小米,但小米的野心远不止如此。雷军说,“我的梦想有点儿夸张,就是想改变中国产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目前小米的硬件产品已经覆盖了3C电子、智能家居甚至服装饰品,不排除向新的领域蔓延的可能,而互联网出身的小米,其软实力更不容小觑。所以很难说小米究竟要做什么,雷军只给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小米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对标Costco、同仁堂和海底捞。

  放低姿态 是为迎接巅峰时刻

  两个性质不同、方向不同的企业,同一时刻登上了同一个舞台:华为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攻击,是“被告”变“原告”的精彩反击战,赢得满堂喝彩;小米从优等生的成绩滑落下来,对不起观众的期待,光环不再免不了被嘲笑被质疑。 虽然华为和小米在舞台上获得了不同的反响,但是观众对他们有着同样的期待。

  专利之殇 尤未能解

  多年以来,华为及其产品经受了一系列来自于市场、竞争对手、NPE(非专利实施主体)等给予的残酷教训、严峻考验和实战洗礼。在美国的专利涉诉案件中,华为作为原告次数为28次,而其作为被告却高达300次。在这样的局势下,华为需要专利的海量布局以及专业的应对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市场。

  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为596亿元,占到销售额的15%左右。目前,华为有八万多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46%,每年研发经费中,约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70%用于产品开发。虽然投入巨大,但与竞争对手仍有较大差距。2015年,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大陆机构,首次上榜美国汤森路透公司发布的2014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名,而到今年,也就是2015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名中,却已经不见华为的身影。

571deee0-4d58-42c4-b5de-17d0ac110003-1

571df458-3464-4521-bbcd-03eeac110003-2

  截止2016年3月,华为拥有的专利总量为15.1万件,基本具备与国际顶级通讯公司分庭抗礼的实力。但在他方专利引用数量方面,华为相较高通、三星、爱立信等公司的实力对比优劣立判,差距悬殊。任正非曾经公开承认,“至今,华为并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我们主要是在西方公司的研发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以及集成能力的提升。”

  华为并非不想做原创性的发明,不过知识和专利的积累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华为只好采取一种折中却最具市场效率的方式:一线人员随时发现研发商机、团队高效研发、工程师市场化、第一时间申请积累研发基础。用这样的方法,华为才得以在竞争残酷、强敌环伺的欧美市场站稳脚跟。如今,华为开始通过主动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攻击, 可以算是华为发起技术反攻的第一步,未来的路依然很长很艰险。

  没有大风 如何飞翔

  不管如何艰险,华为终究是越来越接近曙光了,小米却似乎越发黯淡。

  一路狂奔的小米,一直不缺少质疑,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再造或者颠覆小米的成功。而到2015年了,小米几乎是在质疑声中走过来的:智能手机1亿部的目标最终只完成了70%、智能家居产品频现质量问题、抄袭质疑声音不绝于耳…到2016年,情况依然没有好转,第一季度手机销量同比下降26%,出货量跌出全球前五。

  口碑营销、专供线上,本是小米强装上阵得以飞速狂奔的保障,到今天却成为小米最大的障碍。步步高旗下的两大子品牌,OPPO和vivo,既没有华为的技术实力,又没有小米的互联网思维,靠传统的“广告+渠道”方式,双双挤进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名,给了小米一记闷棍。智能手机不是小米的全部,但没有智能手机的强大屏障,雷军的小米帝国终究是空欢喜一场。

  眼看小米“起朱楼,宴宾客”,雷军不能看着“楼塌了”。最近的闭门会,雷军提出小米未来5年的重心就是做线下零售店,“我们过去5年干了电商小米网,未来5年我们要干小米之家。像无印良品一样,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50到100个商品征服消费者。”

小米之家

小米之家

  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之家现在最高的日营业额达到143万,他的目标是每个月开5到10家店,3到4年的时间开1000家店,而且100%自主管理,不加盟、不挂牌,年平均收入做到5000万,最后产生400到500亿的营业额。这样简单的加减运算谁都会做,但小米能不能实现,估计雷军心里也没有底。

  小米不一定能成为伟大的公司,但小米确实有一个“改造国货”的伟大梦想。“低价格高品质”也曾是华为打开市场的关键策略,经典案例来自2008年中国电信的CDMA招标,当对手阿朗、加拿大北电和国内中兴的报价在70亿元~140亿元之间时,华为却报出了7亿元的跳水价。即使如此低价,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华为的利润仍然可观。

  在这种低价策略上,小米一贯的互联网思维,更善于挖掘产品的利润空间。雷军直言,小米的核心收益将会来自于客户的小费和互联网的收入,现在日活跃过千万小米的自有APP有9个,月活跃过千万的有43个,明年有机会看到100亿的净利了。

  在舞台中央,无论接收到的鲜花掌声还是唏嘘嘲笑,都代表着一种热切的期盼。我们愿意看到小米能成为下一个华为,虽然华为仍在残酷的国际市场中踽踽独行。(张婷)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