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高管“达人”姚友军犀利谈中国制造

2015-03-31 18:19   来源:中国家电网   明彦华

  【中国家电网讯】在国内冰箱界,奥马是一家不得不引人侧目的企业,这家企业身上有很多标签和特质,比如它“不与人为敌、来者不拒”的业务路子,让它成为冰箱界代工大王和出口市场的翘楚。奥马又定位“冰箱界小米”,用“文化和情感”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做起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前段时间,奥马还特高调的大晒其“定制集装箱”,从此载有“Homa奥马”标志的集装箱出现在远洋货轮上。

  当然,这些特质的重点是奥马的管理层,奥马的成功和一堆的吸睛点子都出自这个管理团队:一波30+和40+岁数、富有激情和思维活跃的青年团队。说到这里,奥马电器副总裁姚友军该适时出场了,结合笔者的了解观察以及同行们的评价,这位奥马核心人物是管理团队的典型,在任何一个场合他都能侃侃而谈,不过在他风趣幽默的背后,却能听出奥马对冰箱行业的“另类见解”。

1395149579487

奥马电器副总裁 姚友军

  国内的节能环保都是有代价的

  可以说,在针对行业内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现象上,姚友军很敢直言。在前段时间一次交流中,对于家电节能环保,姚友军认为,目前国内实现节能环保反而是有消耗代价的,国外和国内不同的理念就有鲜明的对比。

  姚友军说,“国内的做法是,要达到产品的某个能效目的,中间会有很多资源浪费。比如多晶硅这种材料,作为一种可以实现高能效目标的太阳能接收面板材料,却要耗费很多电力才能把多晶硅做出来,但是多晶硅的使用寿命够不够长?如果只能使用5年或者10年,能不能把投入的消耗抵消回来呢?”

  “欧洲的要求是产品要达到A+,但欧洲是从原材料到成品制造环节再到使用环节三个链条,来衡量整体能耗,这才是真正要考虑的节能路线。所以欧洲现在做的是ERP指令。”

  “作为出口企业,奥马也在跟欧洲的一些检测机构谈我们怎么实现ERP指令要求。从原材料到压缩机、温控器、钢板,整个生产过程要消耗多少,全部叠加。叠加后再衡量产品是不是达到最佳的能效。举个例子,按照欧洲那套算法,也许A+就是最环保的,就没必要做A+++”。

  “欧洲的冰箱面板要么是白色,要么是不锈钢。生产白色面板能耗最少,但国内都是钢化玻璃门,钢化玻璃是能源浪费最大的材料,不用玻璃门面板又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对消费者有什么坏处?现在喷涂技术已经很先进,时尚个性化的冰箱面板也可以通过低耗的途径实现,但问题是商家都在引导只有玻璃门面板是好看的。”

  姚友军呼吁,政府层面应该借鉴欧洲的经验考核一台电器到底是不是环保。

  比如节能领跑者政策的出台,为了倡导节能环保,今年1月份,7部委公布了节能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变频空调、冰箱、滚筒洗衣机、平板电视等家电产品将纳入实施范围。

  对此政策,姚友军直言:“如果国家希望企业把节能环保当做重要社会责任做,政府就要做两件事,1、把标准提高;2、抓好标准的全国范围的监督。现在国家重点是监督大企业,恰恰害群之马是小企业。小企业违法成本很低,乡镇经销商会热捧,这会牺牲了二线品牌,一旦二线品牌跟进,一线品牌也会跟进。”

  其实过往的行业政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家电下乡和节能惠民,政策的出发点是美好的,单在节能的指标上,政策对企业提出了要求,却导致两种问题:据笔者了解,有的企业作假,有的企业实打实的做,加厚发泡层、加大压缩机,这导致企业在模具上投入了很大,然而政策的结束让这些投入和浪费无人埋单。

  姚友军对此点评道,“模具投入是要摊销的,如果用了一年就不能用,对企业来说就亏了。没人考虑这些社会总资源的浪费。”

  “中国制造缺的不是创新,而是质量”

  在互联网思维满天飞、创新无处不在的当下,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以海尔、美的等巨头为例,一头扎进了企业互联网化的转型浪潮中。

  作为一家以制造闻名的OEM出口企业,奥马是处变不惊还是迎头追赶?对于这个问题,姚友军又发挥了他一贯的幽默风格,他讲了圈内的一个笑话:“有人说那些在某个行业做的小而美的制造企业,出问题都是被总裁办搞死的。这点我认同,因为往往这些人进了总裁办后非常兴奋,他发现有这么多理念、概念,最后这些企业往往做了很多他能力不及的事情。”

  姚友军又提到一种观点:“中国制造缺的不是创新,而是质量。中国制造如果能把质量抓上去,如果我们的冰箱能用20年,如果我们的任何一个家电都能比日本的好。国人也就不会跑去买个马桶盖回来”

  姚友军说,“不是中国企业做不到质量,而是政府环境没有逼的企业在质量上下功夫,未来我觉得家电行业竞争的核心就是质量。如果质量能提上去,中国家电行业的未来会很宽广”。(记者 明彦华)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