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格力与小米的“攻防战”再度升级,从最初的数据之争,如今已演变为一场围绕“空调品质”的深度辩论。9月19日,小米公司官宣推出米家空调“十年免费包修服务”,这一举措被视为对格力朱磊此前质疑的有力回击,也标志着小米在品质叙事上的重要一步。
此前,格力朱磊在数据“打假”小米空调线上市占率第二后,再次发博,邀请小米加入十年免费包修的行列,并强调“短期销量榜单,并不重要。长期品质,才决定胜负”。此举意在切入小米空调代工模式下的品质软肋,然而,小米却以一次服务升级,打了格力一个措手不及。
小米将米家空调的六年免费包修升级为十年,且整机、配件、服务全免费,覆盖全品类。这一升级不仅回应了外界对小米空调品质及售后服务的质疑,更在某种程度上“借用”了格力的语言体系,试图进入格力长期把持的品质叙事体系。
小米的这一策略,看似是对格力的模仿,实则是一次深度的战略试探。小米通过自主生产、建设武汉家电工厂,逐渐从轻资产模式转向制造企业,同时通过“十年包修”的承诺,完成了品质叙事的闭环。这一过程中,格力无形中成为了小米的“借力”,推动了小米空调的品牌升级。
然而,舆论的闭环并不等同于现实的胜利。小米空调的品质是否真正升级,仍需市场的验证。毕竟,空调品质不仅关乎包修政策,更涉及核心技术、生产工艺和材料标准等多个层面。
与此同时,格力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作为空调市场的头部企业,格力凭借高利润率的运作模式和传统客户的品牌认可,一直保持着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在新的消费时代下,格力也需要适应互联网规则,进行渠道改革和多元化布局。
小米的优势在于其互联网思维和方法论,拥有“小米之家”体验场景、“小米商城”直销闭环以及“米粉文化”支撑的社群运营。相比之下,格力虽然拥有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但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因此,格力在渠道改革中,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小米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敏捷性和用户触达能力。
小米的十年包修,是一次对格力语言体系的巧妙模仿;而格力的渠道改革与多元化,则是一次对小米经验的艰难自问。在这场互联网逻辑与制造逻辑的碰撞中,谁能真正跨越边界,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空调江湖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