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财经名嘴吉姆・克莱默盛赞台积电资产负债表出色,同时暗示台积电不应拿美国补贴,反而该感谢美国 “政治保护”。这一言论呼应了特朗普政府对台积电的态度,在复杂政治氛围下,台积电加速 “赴美”,其从 “棋子” 沦为 “弃子” 的风险也引发关注。
去年年底,国台办指出台积电或成 “美积电”,因其已被民进党当作讨好美国的 “投名状”。台积电对中国台湾经济举足轻重,市值占当地股市 35%,若算上配套产业链,占比超 50%。即便如此,今年以来,台积电 “赴美” 举措不断。先是投资金额追加 1000 亿美元,总投资达 1650 亿美元;后首次在美国召开董事会,这是其成立 37 年来首次在台湾以外地区举办董事会,彰显企业重心向美国转移。
自 2020 年起,台积电便开启赴美投资之路。特朗普第一任期末,投资 120 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首个芯片生产基地,今年上半年其 4nm 芯片已量产。2022 年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巨额补贴吸引芯片企业赴美,台积电受此吸引不断扩大在美投资规模。
美国推行 “芯片回流” 战略,以地缘政治、人工智能发展及提振本土就业为出发点,对台积电施压。通过关税、行政压力等 “大棒” 手段,如征收高额关税、限制设备软件许可、利用国防采购政策等;同时以市场潜力和政策支持为 “胡萝卜”,像台积电的美国大客户积极响应美国政策,且其也能获得部分旧补贴。
台积电赴美扩张,改变了美国芯片业格局。与 “老对头” 三星竞争加剧,双方在争夺补贴、订单、人才等方面矛盾凸显,且都面临美国本土人力储备不足导致成本上升的问题。对英特尔而言,尽管近期获多方投资,但英伟达投资时未提及与其晶圆代工合作,英特尔发展仍存隐忧,此前还传出台积电将接管英特尔晶圆制造业务的消息。
全球半导体产业地理版图也因台积电等企业在美扩产而改变。特朗普期望美国占据全球芯片制造市场 40% 份额,虽目标乐观,但美国在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占比提升已成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大陆、日本、欧盟也纷纷布局芯片计划。
对中国大陆来说,台积电加速先进制程全球化产能布局,在高端逻辑芯片领域带来代差压力。不过,新型芯片赛道如 “水芯片” 等,为我国提供 “换道超车” 机遇,我国可依托在类脑芯片等领域积累,建立非对称优势。台积电 “亲美” 之举,长远看将削弱台湾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损害台湾同胞福祉与产业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