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促消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政策效果备受关注。从“两新”到“双贴息”,政策“含金量”十足,刺激消费效果可期。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此时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策,可谓“快、准、稳”。以消费者贷款20万元装修为例,年利率3%,享受1个百分点贴息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餐馆申请100万元服务业经营贷款,贴息后可省1万元左右利息。从日常餐饮到大件家电,从刚需消费到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都被纳入政策支持范围,1个百分点落在居民和企业“钱袋子”里,分量十足。
“双贴息”政策能有效刺激贷款消费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达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引入消费金融产品后,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至30%,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同时,消费信贷服务存在供给缺口,家庭消费信贷需求率与实际参与率缺口扩大。此次“双贴息”政策覆盖主要消费事项,降低借贷成本,缓解供需矛盾,叠加以旧换新“国补”政策,能更有力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从“两新”政策到“双贴息”,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到出台民生政策,去年以来,多项政策同向发力,促消费政策环环相扣。为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政策着实“走心”。如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撬动消费额超2.9万亿元,惠及约4亿人次。
“走心”政策要让消费者更“动心”,需提高产品质量、规范消费秩序、创造新需求。湖北武汉黄鹤楼夜光冰箱贴、河南郑州无人机送货“空中超市”、“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半数与情绪价值相关等案例表明,洞悉消费心理、理解消费偏好,能更好创造需求。
从“两新”到“双贴息”,政策真心实意,补贴真金白银。中国大市场容量大,企业和商家要用好政策红利,在创新上拿出真招实策,政府与市场双向奔赴,定能做好提振消费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