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AR 眼镜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多家专业机构预测该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据追风交易台消息,中国 AI/AR 眼镜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期,预计 2024-2030 年出货量将实现 56% 的复合年增长率,到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10 亿美元,出货量达 700 万台。
此前尚未广泛普及的 AR 眼镜如今迅速崛起,价格门槛的降低是关键因素。据前瞻研究院数据,AR 眼镜消费均价已从 2021 年约 1.5 万元人民币降至 2025 年的 2500 元人民币左右。低价既降低了消费者尝鲜成本,也反映了行业技术的进步。
其中,占总成本 45%-55% 的光学显示模块作为 AR 眼镜的 “三电技术”,在企业探索下迎来技术奇点,从技术进步与整机设计方案优化两方面实现降本。
在技术路径上,当前主流方案包括 DLP、LCOS、OLED 和 Micro LED。LCOS 与 Micro LED 被视为未来 AR 眼镜微显示方案的主流趋势。虽然 Micro LED 具备轻量化、高亮度、高分辨率等优点,但存在成本高、良率低、全彩化难度大等问题。相较而言,LCOS 优势明显:与激光光源适配性佳,能实现光利用、显示效果、形态适配及功耗的全维度协同;产生的 “偏振光” 与常见的 “光波导” 类型适配,便于设计;作为成熟技术,生产良率高,未来规模扩大后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尽管传统认知中 LCOS 在小型化、轻量化方面有短板,但 Meta 的研究及产品开发成果显示了改进的可能,且彭博社消息称,META 将在 9 月中旬发布的全新 AR 眼镜 Meta Celeste 或采用 LCOS + 阵列光波导组合方案。
整机设计优化方面,“一拖二” 方案通过将眼镜腿上的两个光机缩减为眼镜中间的一个光机,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提升了 AR 眼镜在重量和设计自由度上的可塑性,据成本比例推测,整机价格可下降约 30%。
随着技术与整机设计的不断完善,AR 眼镜市场将进入技术进步降本、规模化成本下降、反哺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对于投资者而言,技术新旧交替阶段的 AR 眼镜产业链蕴含诸多投资机会。回顾新能源汽车和移动端对 PC 端的更替历程,行业崛起的企业多为深耕多年者。如今 AR 眼镜领域,主机厂已形成品牌心智与资本积累,上游技术供应商存在更多确定性机会。在 LCOS + 光波导的相对优秀方案下,在半导体激光光源有技术积累且能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的企业值得关注,如光峰科技,其主营业务聚焦激光相关核心器件研发,在 AR 领域技术储备丰富,近期还发布了与谷东智能产品契合度高的微型 AR 光机;豪威科技专注影像传感器及相关集成电路设计开发,以及歌尔股份、舜宇光学、理湃光晶等深耕行业的科技企业,也在 AR 方向积极探索。在消费电子产品想象力受限的当下,AR 眼镜是为数不多的确定性机会,有望成为下一个行业变革的 “引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