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退场后,国产电子阅读器迎来新发展

2025-08-11 07:24   来源:网络   

  2024 年 6 月 30 日,亚马逊旗下 Kindle 中国电子书店停止云端下载服务,Kindle 客户服务也同步终止,标志着其彻底告别中国市场。回顾 2022 年,亚马逊便官宣将于次年 6 月关闭中国 Kindle 商店,停止向经销商供货,至此,Kindle 在中国市场的征程落下帷幕。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早有端倪。自 2020 年起,其中国书店便陷入 “更新慢、内容少、价格虚高” 的困境,硬件长时间未迭代,书城缺乏活力,优惠活动稀少,用户购买正版书籍甚至需切换账号、“翻墙” 寻找资源。对于强调生态闭环的 Kindle 而言,当生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衰败便不可避免。

  不过,Kindle 的退场并未让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降温,反而促使国产电子阅读器迎来创新爆发。与 Kindle 时代千篇一律的 6 英寸单色墨水屏不同,如今的国产电子阅读器在产品形态上呈现多元发展。一方面,产品尺寸走向小型化,掌阅、海信等品牌推出 6 吋迷你阅读器,契合国内用户碎片化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彩墨” 逐渐普及,文石 BOOX、海信、墨案等品牌采用新一代彩色墨水屏幕,平衡视觉观感与实用性。此外,TCL “NXTPAPER 类纸屏” 等新技术,打破了电子阅读器对传统 “E Ink” 的依赖。

  在产品逻辑和内容体系上,国产电子阅读器也与 Kindle 大相径庭。Kindle “内容补贴硬件” 的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价格与实体书的比值不合理,且内容生态封闭,未能融入国内主流数字阅读生态。而国产阅读平台早早转向搭建脱离硬件限制的内容平台。当下,中国用户对电子阅读器的需求明确,既要有丰富的内容资源,能满足追更、看网文、刷轻小说、复习教辅等需求,又要具备良好的基础体验,不能在与千元手机的对比中落于下风。显然,接地气、功能多元的产品更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而 Kindle,已错失理解这一市场需求的机会 。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