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半年考:国补驱动内销增长,价格鏖战下困局何解

2025-08-06 08:29   来源:中国家电网   贾琼

  随着传统“冷年”概念在空调企业运营中日渐淡化,自然财年已成为行业数据统计的主流基准。2025年行至中途,多家行业机构陆续发布的半年报数据勾勒出空调市场轮廓:在“国补”政策的有力加持下,上半年空调内销走势强劲。出货端,中国家用空调内销出货总量6654.5万台,同比增长9.0%(产业在线数据);零售端,国内空调市场销量、销额规模分别为3845万台、1263亿元,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奥维云网数据)。

  那么,空调企业层面的真实体感是否同样如此?近期中国家电网走访空调市场,触摸到这样一番景象。

  数据亮眼,企业体感冷暖不均

  “我们预计到7月底就能完成全年目标量”,海尔空调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家电网记者透露。美的空调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上半年美的空调收入增长“远超预期”。不只是美的、海尔,走访过程中,多家空调企业均向记者谈到,国补有效拉动了上半年公司内销收入的增长,尤其线上增幅明显,如某腰部空调企业提到,受益于京东大单机的热销以及该型号产品在其他电商平台的销量增长,上半年公司内销收入增长约10%。

  然而,亮眼收入数据之下,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却呈现“苦乐不均”的分化态势。头部企业基于供应链效率优势,以及实施提效降本措施、多品牌运作策略,尽管利润率有所下滑,但收入规模的显著增长,带来利润总额仍实现可观提升。而中小腰部企业则更多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困境。上文内销增长10%的腰部企业就坦言,从盈利角度来讲,他们“整体还是亏损的”;另一家中小空调企业也谈到,其公司内外销收入都有所增长,但盈利上只有外销有盈利,可外销的盈利甚至没法弥补内销的亏损,最终导致上半年整体利润出现下滑。

  何以“增收难增利”?这就要说到今年频频刷新历史冰点的“价格内卷”。

  价格战席卷,盈亏线挣扎成常态

  这场价格鏖战从年初燃至“618”年中大促,各大品牌轮番上阵。年初,某腰部品牌率先将平台合作机型价格下拉至1499元,热销月余,大幅拉低了市场主力机型的价格基准。随后,海尔、美的两家头部品牌先后跟进调价,将子品牌统帅、华凌的价格分别调整至1299-1399元、1500-1600元。“头部企业下场,为了生存,后面的企业只能是跟随”,某中小空调企业称。于是,一场席卷全行业的价格战全面爆发。至“618”期间,叠加国补、平台补贴、旧机回收折价(约200-300元)以及企业自身让利,部分主流品牌的1.5匹一级能效变频空调价格甚至击穿千元大关。

  过了618,自6月末开始,罕见的高温天气持续席卷全国,多地气温突破40℃,向来以凉爽著称的东北迎来历史性高温,连最北端的漠河也出现超35℃的罕见高温。及至目前,陕西关中、山西西南部、重庆北部、湖北西部等局地仍频现超高温天气,持续月余的酷暑极大刺激了空调的即期消费需求。多家空调企业表示近期空调安装卡数量爆发式增长。但“神奇”的是,即使高温“炙烤”,深陷内卷的空调市场也未能恢复原有的价格体系。“我们涨了100元,小米涨了100元,格力没涨价,其他品牌也没涨”,某头部空调企业向记者透露。

  这场从年初烧到现在的价格内卷,导致空调行业整体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挣扎,不少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加剧。“目前的目标就是‘先活着’”,一家中小企业道出了残酷的现实。

  矛头指向头部?根源在于供需失衡

  惨烈的价格泥潭中,行业纷纷将矛头指向头部品牌。但从本次中国家电网多方走访结果来看,此轮价格战的成因,实则是产能过剩下行业进行自我调节、重新洗牌的必然走向,核心因素在于严重的供需失衡。

  “据我们估算,中国所有空调企业开足马力干一年,够全球市场消化三年。产能严重过剩下,还有企业在新建基地,进一步加剧了产能冗余。产能过剩必然引发市场竞争,即便头部企业不主动‘卷’,中小品牌也会通过低价抢占份额”,一位受访的空调企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家电网记者谈到。

  如该企业负责人分析的,当前空调行业,供给侧,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导致冗余严重,渠道库存高企。即使经历“618”一轮消化,据有关机构测算,截至6月底,空调行业总库存仍高达5413万套,其中渠道库存3181万套,同比增长5.1%。需求侧,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内需疲软、新房交付量减少、消费者价格预期持续走低,又极大限制了空调市场的增量空间。“你供应太多,需求又下降了,最后一定是价格下行”,美的集团副总裁兼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赵磊点破行业病灶。

  为避免库存周转效率进一步恶化,行业在8月主动踩下刹车。奥维云网数据显示,8月我国家用空调排产1115.5万台,同比减少7.1%,其中内销排产减少5.3%,通过阶段性减产为渠道留出消化库存的窗口期,以平衡供需关系。

  破局之道:技术升级与国补优化并重

  动态调产去库存以平衡供需关系的同时,技术破局成为行业共识。 尤其在国补政策对品质消费的拉动下,技术迭代成为空调企业突围的关键。美的在价格厮杀中悄然完成“第三次品质质量变革”,其性价比机型品质提升40%以上。海信空调依托扎实的线下渠道,在健康除菌、智能控温等技术领域深耕,通过场景化体验强化用户连接。TCL借势国补提升如“小蓝翼”系列等中高端结构性产品占比,将补贴红利转化为技术升级的驱动力。美博则选择了与华为合作走差异化路径,以智能互联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力图跳出低价竞争的泥潭......

  鉴于国补对品质消费升级与企业技术转型的显著拉动作用,其后续走向备受业内外关注。随着第三批、第四批国补资金陆续安排和拨付,全年3000亿元补贴资金即将完成下发。尽管空调企业对国补政策的态度存在一定分化,但核心诉求高度一致:希望政策延续但需优化调整。 主要建议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适度降低补贴比例(如从20%逐步降至10%-15%),确保资金平稳兑付;二是设置补贴门槛,重点支持中高端节能产品;三是确保政策延续性和可预期性,避免突然退出造成市场剧烈震荡。“比如通过2-3年的平稳过渡,在经济形势好转时有序退出”,海信空调相关负责人谈到,政策突然退出或引发消费预期混乱,渐进调整才是关键。

  综合此次调研走访结果,去年强政策刺激带来的高基数,叠加上半年价格战对需求的透支,下半年空调市场增长明显承压。压力之下,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今年肯定会加速淘汰一批企业”,不止一家空调企业作出如此预判。不过,换个角度看,压力也是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破局突围,推动空调行业真正摆脱内卷泥潭?企业又该如何把握国补调整期的转型机遇?这些困扰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或许将在8月22日召开的“创异破局 智启新程 2025-2026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上,通过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探寻到更清晰的答案。

https://upload.cheaa.com/2025/0805/1754385961876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