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欧洲持续的高温天气正在改写当地家电市场的格局。随着极端高温天气成为"新常态",空调、热泵等制冷设备正从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这为中国家电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高温改变消费习惯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夏季欧洲多地气温创下历史新高。西班牙南部气温突破46℃,法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空调普及率长期处于低位——德国不足3%,英国仅5%。
"过去空调被视为奢侈品,现在成了生活必需品。"德国空调安装商马克·施密茨告诉记者,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底。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中国对欧盟和英国的空调出口额达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海信、美的等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表现亮眼,部分国家销量实现翻倍增长。
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需求激增,欧洲制冷市场仍面临独特挑战。首先,高昂的使用成本成为主要障碍。在德国,空调安装费普遍超过1500欧元,夏季电费可能高达200欧元。其次,严格的建筑限制也制约了市场发展,许多历史建筑禁止安装外机。此外,根深蒂固的环保理念也让部分消费者对空调持保留态度。
这种困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法国政要勒庞公开呼吁关注"气候公平",强调低收入群体最需要降温保护。德国环境部也承认,如何在环保与生活质量之间取得平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议题。
中国企业以创新破局
面对这一新兴市场,中国家电企业积极调整战略,以绿色科技和创新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格力电器推出的AI节能机型已进入欧洲48个国家;海尔智家展示的A+++能效产品在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获得广泛关注;美的集团采用环保制冷剂的新品能效值超出欧盟基准30%。
"我们不仅是在销售产品,更是在提供可持续的生活解决方案。"海信欧洲公司负责人表示。据悉,中国对欧家电出口中,智能节能产品占比已提升至58%,显示出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良好态势。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欧盟新能效标签制度的实施,欧洲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换代潮。具备技术优势和环保理念的中国企业,有望在这一轮市场变革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