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第二医院急诊科医生提醒,夏季高温持续,市民要警惕热射病,别因省电费不用空调。
医生指出,即便气温仅35℃,在湿度高或通风差的环境里,人体也可能中暑,甚至发展成致命热射病。热射病是重度中暑最严重类型,本质是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崩溃。当环境温度超皮肤温度(约32℃)且空气湿度大于60%,汗液蒸发散热效率骤降,持续暴露在高温下,核心体温会迅速升至40℃以上,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浙江省二院急诊数据显示,去年夏季收治的热射病患者中,近三成发病时环境温度未达38℃,多伴有长时间密闭空间作业、高强度运动或基础疾病等情况。老年人与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弱,在35℃环境中也可能迅速发病。
面对电费与健康的两难,能源专家给出方案:一级能效空调购机成本高30%,但年省电费约500元;参与电网“需求响应”计划,用电高峰调高温度可获补贴;杭州有家庭利用光伏板+储能系统,空调月均电费控制在百元以内。
气候变暖加剧,防暑降温已成生存技能。医学界呼吁将热射病防治知识纳入全民健康教育,加快修订《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条例》。正如浙江省二院急诊科主任所说,空调是生命支持设备,要科学定义“节俭”边界,建立正确健康消费观,才能应对高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