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布了中国投影仪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投影仪市场总出货量达到470万台,同比增长12.6%。销售额突破214亿元,同比增长19.5%。IDC预计,2022年中国投影仪市场销量有望超过560万台,同比增长将近20%。从其分析来看,目前投影仪仍然还有增长空间。
疫情催热家用投影仪市场,“大尺寸+护眼”两个优势成为卖点
疫情一来,远程上课和视力保护需求让许多家庭开始关注投影仪。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把孩子们统统都召集到了电子屏幕前,从小学到大学,甚至一些幼儿园也没有“落下步伐”,都纷纷利用网络开启了线上授课模式,这也引发了家长的担忧:天天对着电子产品,孩子的视力怎么办?为此不少家长纷纷咨询眼科医生-孩子在家学习如何保护视力这个问题,而在医生给出的建议中,其中就有一个“注意一下电子产品的屏幕,尽量选择对眼睛刺激较小的”。而相比于电脑、手机等直射光源,投影仪的大屏和漫反射光源可以减少对眼睛的刺激,不容产生视觉疲劳,出于对孩子视力的保护,不少家长毫不犹豫的在家安装了投影仪。
此外,投影仪能在小空间营造大屏观影的氛围优势,也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疫情期间,很多人都被迫宅在家里,出门去影院看电影这项娱乐项目不能付诸实施,在线观影就变得爆火起来,一些影迷纷纷在家安装了投影仪。同样情况的还有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空场举行,为了更好地观看奥运会,日本很多的消费者也在家安装了投影仪,我国一家专门从事跨境电商的长沙奔映电子科技公司在日本店铺上架的投影仪,都被抢购一空,据了解,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投影仪交易额同比增长了113%。
根据IDC发布的《IDC 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投影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投影机市场总出货量为470万台,同比增长12.6%;销售额为214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智能投影机市场(搭载有OS操作系统的投影机设备)出货量为359万台,同比增长19.5%。另外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双11大促的刺激下,中国智能投影线上市场销量首次突破50万台,创下了历史最高单月销量。
另据前瞻研究院的数据,2021 年我国智能电视保有量达到2.7亿台,城镇家庭渗透率已超过90%。而投影仪在保有量与渗透率方面都与电视相差甚远,据申万宏源测算,2021年消费级投影仪的保有量超过700万台,以城镇家庭户数为基数测算的话,渗透率仅为2.57%。
对于投影仪未来的发展,多方保持乐观的态度。其中,融影(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雄在接受影音中国、《家庭影院技术》杂志专访时表示:“疫情让更多的人了解投影机,消费者对投影仪的观念在疫情中得到了转变,他们看视频的方式也得到了改变,这是一个消费习惯的转变,所以,在疫情后投影仪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此外,根据智能电视网的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家用投影仪的购买人群以年轻用户为主,90后和00后成为了投影仪消费的主力军,这主要是因为: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与生活格调有一定的追求,而投影仪作为生活品质与生活格调的象征,会较容易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投影仪的大屏、随身、性价比、多场景播放等也满足年轻人对于丰富且便利生活的需求,另外在装修搭配的时候,投影仪的小巧轻便也让不少年轻租房族搬家的时候更容易搬。
处于对中国投影仪市场的看好,近两年很多资本开始纷纷入局。2021年火乐科技与安徽芜湖鸠江区签署合作协议,投资20亿元在该区分三期建设占地250亩的智能新型显示产业园;2022年初江西华映光电激光显示项目在江西宁都落地,2022年1月5日投入试生产,固投15亿元,用于研发和生产5G光传感相关产品和激光工程投影机、智能投影机等光电显示相关产品;2022年3月坚果投影完成10亿元融资用于投影相关项目等。
后疫情时代,投影仪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国内大部分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影院慢慢开放,学校开始正常上课,人们对疫情的适应也慢慢变强。那么被疫情催热的投影仪,在疫情后还能持续增长吗?
虽然目前投影仪的呼声很高,但还是有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持保留态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投影仪看似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事实上其准入门槛并不高,而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吸引了很多企业的加入,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投影仪相关的企业就达17554家,在这些企业中,一些小投影仪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采取一些不合规的宣传方式,比如夸大数值、对亮度、分辨率等进行虚标,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人民日报》的新闻就曾报道过“有一些家长为孩子买了投影仪,回家使用了发现,其投影仪的清晰度没有达到商家说的超高清,还有一些宣传的功能有时候也不好使”的新闻。为此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于2021年9月对外发布了我国首个《LED智能投影仪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以期实施后有效约束行业内的企业遵守标准,提升产品的品质,同时对投影仪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不过从目前厂商的参与来看,只有十多家主流智能投影品牌极米、坚果、小米、峰米、当贝、大眼橙等在跟进,而这相比于上百家投影仪厂商的规模来说还显得势单力薄,智能投影行业今后的健康标准之路,还有很多路和工作要走;另外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来说,投影仪在购买的过程中,很难体验。究其原因,投影仪需要在相对暗一些的环境中,否则会影响显示效果,而这就对门店的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故投影仪的线下体验店并不多,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来说,体验不到的,购买的欲望就会降低很多。
另外一些消费者对目前的投影仪市场也没有太大的期望,他们有的认为,目前投影仪的技术还不成熟,想观望几年再入手;也有的认为投影仪目前价格高的买不起,价格低的品质又得不到保证;还有的认为,投影仪好像和电视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很时髦,但他们还是宁愿选择电视。
由此看来,投影仪想铺天盖地盛行,理想很丰满,现实还有点骨感。 另外还有一个让国内“投影仪行业”忧中前行的因素—“缺芯”。在投影仪的生产中,芯片比较核心,相当于电脑的CPU,但是目前国内的投影仪生产厂商的芯片被美国TI主导DLP技术、日本Sony、爱普生(爱普生所生产3LCD芯片已经不对外供应)所主导的3LCD技术所垄断,这极大限制了国内投影行业的发展。“缺芯”就等于“缺货”!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下,电子产品需求暴增,上游芯片产能跟不上,导致下游的投影仪生产受到限制。针对“缺芯”这个痛点,上海慧新辰实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第一颗LCOS芯片,并在2021年的9月开始进行商用,但是目前来看,国内的投影仪芯片还是大部分依赖进口,实现“芯片自由”,或许还有一段时间。
虽然投影仪行业被大众接纳还有诸多的因素,不过也有很多的企业在寻求改变和突破。比如峰米科技已经在进行体验店的建设,在2021年5月已经在重庆开设首家线下体验店,后续将逐步扩展至一线及省会城市。不过,在门店方面,极米科技布局更快一些。据其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包含直营门店及加盟店在内的门店数量合计达136家。另外,大眼橙也与苏宁、国美进行渠道联合,打造实体店全新体验销售模式,增加产品曝光率,带动整体产品的销售。
另外,在人们的传统观念这块,许多人都习惯将智能投影和电视机做比较,认为电视是智能投影难以跨过的大山。对此,原创维总裁、现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东文认为:“”不要把智能投影当做电视机看待,它有电视机的属性,但并不等同于电视机,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在投影仪的市场宣传上,不少企业都在努力界定清其定位。
改变营销方式和更新消费者观念固然重要,企业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也要看到品质在投影仪中所处的关键位置,提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才能摆脱国产投影仪受“芯”于人的现状,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综上所述,目前投影仪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挑战与机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