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是科幻片吗?人工智能(AI)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在AWE2025展会现场,我们找到了答案——科幻映入现实原来就在前方的一步之遥,从命令的被动执行到智慧大脑的主动操作,AI科技正在重塑传统家电与消费电子产业,让机器从冷冰冰的硬件变成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机器“人”。
从家用电器迈向家用服务机器人
“All in AI”是本届AWE最大的看点,从智能单体到智慧场景,再到智慧人车家系统方案以及智慧城市,AI应用正在从点到面覆盖我们生活的全部。
2025蛇年春晚,宇树机器人以“转手绢“出道,成为科技界新晋顶流;而在本次AWE展上,宇树科技亮相的机器人、机器狗再度成为大众焦点,他们现场进行了翻滚、跳跃、舞蹈等动作表演,并与观众进行互动,引发参观者的强烈好奇。不过,机器人发展的终极目的绝不仅仅是“博君一笑”,而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这一点在众多品牌的展台都得到印证。
在石头科技展台,一款模拟人手关节拾取拖鞋、袜子的扫地机器人重构了我们对于清洁的想象。石头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扫地机的机械臂拥有5个关节,6大自由度,可以自识别散落的物品,并分辨出是垃圾还是日用品,石头为其设计了一个专用收纳箱,以便将地面散落物品集中收纳,而把纸团等垃圾“扔”进垃圾箱。众所周知清洁是重复、繁杂且缺乏成就感的家务劳动,涉及地面、台面、厨房、卫生间等广泛场景,扫地机的出现部分解决了地面清洁问题,但诸如整理、台面清洁的任务还需人工介入,而搭载可以移动伸缩机械臂的扫地机无疑为上述家务痛点的解决打开了新思路。
在地面清洁以外,衣物护理、老年人及婴幼儿照护、空气环境、睡眠、烹饪、储鲜、娱乐等众多细分场景也在AI的加持下不断迎来质变。以海尔为例,今年他们展示了搭载“AI之眼”的全套智能家电,覆盖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热水器等广泛品类。以搭载该技术的洗衣机为例,AI之眼不仅能分辨出放入衣物的种类、颜色和重量,还会自动匹配最适合的洗护模式,提前预判是否有染色风险,让衣物洗护实现“量身定制”。另外,洗衣只是衣物洗护场景的一部分,其中还有晾晒收纳等细节,对此海尔运用机器人与洗烘套装的联动,向消费者展示了“无人洗护”的未来图景,用户将脏衣服放入特定衣篮,机器人便会感知并将衣物放入洗衣机洗涤、干衣机烘干,并完成折叠收纳等操作,真正将“机器管家”带入了现实。在家电板块以外,近年来海尔积极拓展智慧医疗场景,而失能人群照护是家用和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本届AWE海尔展示了专为特定失能人群定制的智能医疗床,除了传统的可升降、移动等功能外,这款医疗床可以自动一分为二,化身轮椅,然后将失能者送进送出,床体的分化组合无需人工操作便可自动分化和对接,一位现场参观的女士感叹,若自己剖腹产时医院有这样的设备,可以让自己的“月子生活”更有尊严和品质。
让生活更有尊严和品质,也许这就是AI之于普通老百姓的意义。海尔智家智慧家庭研究院院长周炯提到,截至目前,海尔已经构建起家庭“智慧大脑”中枢,并以AI为神经元,串联起从厨房到客厅,从空气到光影的众多场景,让技术学会“感知温度”,AI时代带来的是体验的重塑,以江南等地的回南天为例,空气潮湿阴冷,甚至会让墙壁滋生霉菌,消费者想开空调除湿,但我们习惯离家上班要关空调。而现在利用AI科技,海尔智慧大脑可以帮助用户主动判断环境的温湿度状态,自动打开空调和新风系统,创造舒适、干爽的居家环境。担心无人在家开空调费电或有安全隐患?智家大脑会接入城市电网判断峰谷用电,帮用户节省电费,同时会实时关注用电以及其他家庭安全问题。这就是AI改变生活的实例。
添可CEO冷泠也分享了家电产业AI应用的一些思考,“大家谈论AI、人型机器人,但我们认为未来AI应用是‘无具形’的,它可以是人形机器人,可以是四足机器人,而最广泛的还是我们传统的家电、汽车等产品。家电本身就具有‘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属性,他们是我们手脚、感官的延伸和替代,只是以前他们只会被动执行命令。现在在AI技术加持下,家电、汽车开始拥有‘灵智’——‘看得见’、‘听得懂’、‘有记忆’、‘会思考’、‘能交互’、‘可执行’,从机器进化为‘智能体’。”在AWE期间,添可发布了全球首款具身智能烹饪大师“食万天工”,依托“食万美食GPT” 算法大模型和硬件 “具身烹饪体”,添可能帮所有用户在家庭环境中即可定制大师级专属美味菜品。
人+车+家,从单一产业到价值链生态位重塑
如果亲临AWE现场,除了炫丽新品的震撼外,你还会有一个直观感受,那就是未来世界,天地一网,万物互联,无界无涯。而在这里自有华为的一席之地,在本届AWE展会上,人车家全场景联动成为华为的亮点之一,只需一个华为账号,用户即可通过车辆、手机等控制实时掌控家中关联设备动态,如启动扫地机器人清扫、空调开启等。华为终端有限公司IoT产品线总裁余隽提到,“AI浪潮之下,空间智能化势不可挡,AI将重塑各行各业。不过,与工业和商业领域的科技浪潮相比,家庭的智能化还远未达到理想的高渗透率。现在,国家倡导‘好房子’标准,而好房子要让用户有购买冲动,其中AI智能化是最大的吸引力。我们也在小红书等平台与消费者交流过全屋智能的哪些场景最实用,大家的回答是健康空气、老人与孩子的健康监测等是普遍关注的议题。消费者不想听技术也不想听参数,他们唯一重视的就是体验。”
而体验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舒适、省心、愉悦的状态,可以帮助消费者解决具体而微的痛点。从体验出发,在那些大而全的综合性企业以外,专业性家电企业凭借对特定场景的专注透彻理解,也找准了自身的生态位。作为厨电代表企业,老板电器在AWE2025期间发布的AI烹饪大模型“食神”就是专注于让用户怎样做出好吃的,并且要吃得好。通过接入DeepSeek,“食神”不仅能为用户推荐菜谱、指导烹饪,还能智能分析用户的健康状况和体检报告,生成个性化的健康膳食规划。它可以联动并赋能老板电器旗下的全套数字厨电产品,从而帮助用户简化和完成从备菜清洗到烹饪完成再到餐后清洁在内的全流程操作。
而方太则在思考如何利用AI赋能简化家务劳动,在AWE期间,他们构想了一种创新雏形,利用机械臂实现烹饪流程的自动化操作。当主人想要享受烹饪乐趣时,可以通过接入DeepSeek的厨房“大脑”与机械臂进行语音交互,开始“无接触烹饪”。而装在油烟机下方的“AI慧眼”则能及时检测烹饪进程。有了“脑”和“手”的厨房,有望在未来改写中国家务劳动的许多痛点。
我们的生活不止有家空间,还在广袤的旷野、深邃的大海、无垠的天空以及持久的工作。而本届AWE期间,包括比亚迪、理想、小鹏、蔚来、极氪、长城等在内的车企的广泛参与也是一大特点。长城汽车AI LAB总负责人王光甫认为,汽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逐渐融入生活,成为我们的智能伙伴,从功能化到智能化、场景化,AI正在重新定义汽车,集合了智能座舱、观影、智驾等功能后的汽车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三生活空间”,出行不仅是抵达终点,更是成为家与远方的链接。
“AI Your Life” 海信的AWE主题一语道破天机,在AWE2025期间,包括海尔、海信、格力、长虹、TCL、博西家电、松下、惠而浦、三星、LG等在内的企业均展示了以“家场景”为核心,向出行、商务、能源、办公等广泛领域延伸的“子版块”。以海信为例,他们在智慧家庭全场景展示外,还展示了应用于住宅、机房等工业场所的新型电力全场景解决方案,以及旗下充电站产品;再如TCL,在家场景基础上,他们还展示了旗下光伏、光电、车载商用显示等系统解决方案,利用AI重塑产业和场景的机会,家电与消费电子企业正在重新发现自身价值链内的生态位。
“核芯”与算法,为智能家生活提供不竭动力
在LG展台,他们以“AI to theCore(AI重塑内核)”展现了AI驱动家电核心技术改变,从而驱动家电智能进化的众多实例,正如奥林匹克竞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一样,AI带给家电更多、更好、更先进的体验。
在本届AWE展会上,包括海思、美芝、海立、黄石东贝、天银机电、长虹华意、三花智控、瑞昱等在内的一众核心零部件企业悉数亮相。作为华为旗下重要的芯片和智能系统集成公司,海思在AWE展示了包括鸿鹄媒体、朱雀显示、越影视觉等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星闪IOT解决方案,围绕智能终端的感知、链接、计算、表达等能力,满足终端产品的系统化智能要求。当前,音视频的4K、8K超高清需求不断强化,高帧率、高刷新率的音视频产品代表了更身临其境的体验,而高画质、高帧率除了对屏幕材质有要求外,对于画质芯片、算力算法以及连接的高带宽更有要求,而海思鸿鹄就是针对提升音视频质量而产生的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将“影院级”画质搬回家的愿望。近年来,直播、航拍、旅拍、运动DV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而海思越影带来的智慧解决方案带来了更加专业、稳定、画质精良的动态拍摄效果,引领了潮流生活方式。
伴随着家电向智能体的演进,越来越多的芯片、传感器应用于家电产品中,在AWE展会期间,美芝旗下美仁芯片展出了旗下多款主控、触控、变频控制芯片等,助力了家电在智能时代更平稳,更高效运行。可以深度思考的大模型系统,是智能家居的中枢,展会期间,聆思科技带来了众多大模型解决方案,高度匹配家电企业对于智能中控系统的需求。此外,激光雷达、状态可视压缩机,各种温感、触感、红外传感器等,都在赋能着家电的智能进化。
当全行业都在讲述AI故事的时候,业内也有一些冷思考,那就是AI到底能加持在哪些产品上,能为用户解决怎样的问题,以及能带给消费者怎样的体验。“现在,一些声音认为家电的AI功能还停留在噱头阶段,因为产品到底是不是真智能,消费者买回家后是非常明白的。AI是大势所趋,但AI在产品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大量基础工作支持,如大量的模型训练,日常场景模拟,软件算法优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检验AI有效性的最切实路径就是看它在实际生活中会不会翻车,如果宣称产品具有AI功能,那一定要给到用户最好的使用体验,这一点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