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如何走出困境?政府早就指明出路

2016-07-20 10:36 来源: 家电圈  华辛 
家电业   困境   政府  

  早在去年11月,中央就已经从经济社会全局变革和发展的新高度,首次为身处寒冬困境中的家电等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变革,指明具体的脱困之路。那就是,要充分做好一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撬动产业全局变革"的大文章。

  对于中国家电产业而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高大上"宏观政策存在,而是可以快速落地的"可操作"路径和方法。核心就在于围绕"用户需求"这个指挥棒,聚焦所有资源和力量,做好产品的技术创新、研发和制造,从而开启一轮"高品质化、高端化、个性化"的品质制造、智能制造的战略落地。

  一个核心:产品品质

  简单理解,供侧给改革带给家电产业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要持续地生产制造出中国各个阶层不同用户需求喜好的高品质好产品。

  而通过此后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以及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相关部委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进一步只可以看到围绕"供给侧"改革家电企业需要做的工作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要从最基础的产品质量上入手,解决过去30多年以来,中国家电产品留给外界的"低质低价"形象,要真正提升中国家电产品质量的持续可靠性,从而逐步谋求向中高端市场的转型升级,解决中国家电产业长期以来"大而不强"的问题,要从过去向规模要利润,转变为向品质要利润;

  第二步,就是要从最核心的用户需求上入手,要真正知道当前用户到底最需要的产品到底是什么,以及除了产品之外,用户还有哪些差异化的需求。同时,不同文化背景、经济收入,以及个人喜爱背景下的用户,他们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是什么。从而要靠用户来驱动企业发展,而不是靠低价格来驱动。

  两大支撑:用户与精耕

  围绕供给侧的变革,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接下来迫在眉睫两大任务在于:一方面,要重新梳理和定位家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要解决过去的一锤子买卖模式,建立起持续性交易的新体系,要追求贴近、再贴近用户,要真正建立从工厂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桥梁;

  另一方面,要重新树立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辩证看待生存与发展,转型与升级两者之间的关系。当前很多家电企业正在实施的精品战略,与智慧家居战略之间,并不矛盾。前者关注的是眼前提升经营质量的问题,后者瞄准的是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家电企业近年来提出来的打造直击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需求的"精品"、"好产品"。在这个变革和道路上,两家企业则在前几年就提出新的部署和动作:

  在战略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提出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的方向和路径,明确指出要围绕用户打造好产品,变过去的工厂制造为用户定制;在策略上,美的集团最近几年经营业务和利润的持续增长,正是得益于启动于五年前的那场研发制造销售精品家电的转型;

  早在前几年,张瑞敏就提出的,要推动家电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升级迭代。对于这一方向,很多家电人却在"望文生义"指出家电一直以来就是大规模制造的工业化产品,只能制造不能定制,这条道路不靠谱。其实,在张瑞敏的大规模定制思想背后,就是要彻底摆脱过去以工厂为中心的同质制造,为用户为中心的差异化定制。

  稍为对海尔转型了解的人都知道,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核心,就是要解决过去30多年以来中国家电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问题,真正打造出一系列差异化的精品。这种大规模定制,不是说要让家电产品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一两台,或两三百台的定制。而是要摆脱家电工厂过去的"用户"只有高端、中端和低端三类,重新按照年龄、家庭收入、喜好、区域文化等差异进行多个维度的用户再定制。

  过去几十年来,家电厂商都是追求"规模化盈利",但是围绕所谓的高、中、低端三个类型的用户,还是形成最少也要100-200个,最多则高达2000-3000个产品型号。这些家电型号属于大量的无效型号,真正有差异化的产品不超过5款甚至10款。

  于是从五年前开始的,美的集团新一轮的经营转型核心,就是集中精力和资源打造核心品类、做好优质产品。先是砍掉大量非家电业务,以及低利润品类。随后,对核心业务进行大量产品型号的缩减,打造真正可以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明星爆款产品。

  核心就是追求"精品化盈利",即将过去大量企业只是3类用户的定义,精细划分为50类,或者100类,然后推出相应的差异化产品。虽然用户类型扩大了,但是无效产品型号却因此而大大缩减,而有效产品型号精准覆盖用户,击中用户的需求。

  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是解决过去面向用户的野蛮式扩张:推出几千个型号的产品,但真正畅销的只有几个,大量投入浪潮。从而真正建立面向用户的精细化发展,推出一两百个型号,真正让每个型号都聚焦一大批粉丝,从而形成推出一款、引爆一款、成功一款的良性轨道。

  今年以来,无论是海尔对美国GE家电业的收购,还是美的对日本东芝家电业务的收购,以及对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的洽购,或者是海信斥巨资赞助欧洲杯大赛,其实大家的目标和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一是要聚焦家电产业的根基——产品研发和制造,持续提升制造好产品的能力。二是要不断满足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产品和服务能力,对内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弥补在精益制造上的差异;对外打造从智能终端到智能生态圈的布局。

您看到此篇文章的
感 受是....


  • 支持

  • 无奈

  • 枪稿

  • 震惊

  • 有用